1 / 36
文档名称:

NX三维同步建模白皮书.doc

格式:doc   大小:998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NX三维同步建模白皮书.doc

上传人:小枷 2019/4/11 文件大小:9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NX三维同步建模白皮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芃NX三维同步建模技术白皮书羁三维,白皮书,建模,技术白皮书,建模,技术袇袇一、技术突破2@;U1M"};?7t6v"{(D  2008年将见证三维CAD设计历史中的一个里程碑。%X$r5o%M0_/a  SiemensPLMSoftware推出了同步建模技术-交互式三维实体建模中一个成熟的、突破性的飞跃。新技术在参数化、基于历史记录建模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与先前技术共存。同步建模技术实时检查产品模型当前的几何条件,并且将它们与设计人员添加的参数和几何约束合并在一起,以便评估、构建新的几何模型并且编辑模型,无需重复全部历史记录。'X-M4`,P1d'T5j螂蚁图1:同步建模技术在运行时间把当前的几何模型状况与永久约束合并在一起。袈  您可以设想这样带来的性能影响和设计灵活性-进行编辑而无需重新生成整个模型,因为同步建模技术实时发现、定位和解析依赖关系。当设计人员不必再研究和揭示复杂的约束关系以便了解如何进行模型编辑时,当他们也不用担心编辑的下游牵连时,您可以想象对产品开发复杂性带来的正面利益。设计人员可能要问,“当建模应用程序能够立即识别那些几何相互关系并且保持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还要多余地再强制加上诸如两个模型面是共平面,或者是相切等约束条件?”1t%B6^.r  e#R,U  同步建模技术突破了基于历史记录的设计系统固有的架构障碍。基于历史记录的设计系统不能完全确定依赖相互的关系,从而必须依赖于全面重新执行顺序建模历史记录。以上图2提出了相关问题。在目前基于有序历史记录的系统中,在需要对历史记录清单中的特征进行变更的任何时候,系统都需要删除所有后续几何模型,回复模型到某个特征再进行变更,然后重新执行后续特征命令来重新建立模型。在大型、复杂的模型中,特征损失可能非常巨大,这取决于目标特征在历史记录里面靠后有多远。同步建模技术没有这个问题-系统实时识别这些条件在哪里,并且使模型重建仅仅局限于使模型的几何条件保持正确所必要的那部分。5F  [3B$X6]1c(H7I#i羆莅图2:一个普遍模型编辑及其在基于历史记录系统里面的应用。蒁二、建模技术发展的巨大突破4L:&b  B:e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演变在其45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巨大发展。CAD诞生于1963年-IvanSutherland博士的SKETCHPAD(画板)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实施。它开始作为一个二维数字绘图媒介,然后在19世纪70年代利用三维线框技术实现了首次革命性飞跃-进入三维世界,并且不久之后就用于三维表面建模。由于其限制(需要用户编辑由直系和曲线组成的三维模型的外边界,以此来直接修改几何模型造型),所以CAD技术仍然被列为显式建模。*~+E)h,W5W8T7?  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实体建模中引入商业解决方案,由于它们依赖于求并、求差和求交的布尔运算,所以仍然保持显式性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参数建模以及嵌入在基于顺序历史记录架构中的模型特征概念的出现,CAD设计经历了第二次革命。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及近年的发展,尽管少数例外仍然基于显式建模技术,大量商业CAD应用程序都采用了参数化、特征、基于历史记录的方法。0l,u$B-A&e)w0p#w%k  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利用显式建模,设计人员能够直接编辑几何模型,无需担心编辑的任何影响。设计人员只控制变更内容。然而,这也可以视为一个缺陷。因为直到最近,显式建模器都还不能识别可以代表形状特征的模型特征集合(比如,孔或者槽),需要设计人员仔细选择所有适当的实体面作为任何编辑的一部分。另外,显式建模器大部分都不能记录和记忆用户施加的几何约束和参数化尺寸公式。+s;j.@"v!V#R  T0Y  在建模领域另一方面,基于历史记录、参数化、特征驱动的应用程序擅长于捕捉知识和用户施加的约束。对CAD模型进行的变更将自动更新几何造型的依赖部分。但是,这些长处也可能是带来一场噩梦。对此,很多设计人员都可以证实-通过了解嵌入在大型模型中的关系复杂性来确定变更的影响可能令人畏惧。通常,只有初始创建者才能够记住用于创建模型的设计战略,而且还是在模型是最近才设计的情况下。最后,设计人员必须接受从顺序构建历史记录中编辑点开始重新生成整个模型所导致的性能损失。:\+]*x4Q-p&~  最近,CAD系统能力的重大发展-实时“挖掘”在一般实体模型几何模型中找到的信息-扩展了“直接几何模型”编辑功能,甚至在基于历史记录、参数化系统中也可以。这些改进为技术的又一次革命性飞跃奠定了基础-同步建模技术。结合对模型当前的几何模型条件进行深度、富有洞察力的检查,把这些信息与所有用户定义的约束和参数驱动尺寸结合在一起,然后实时确定模型特征及定位相关等特性依赖,同步建模技术集成了两种方法的精华。1`8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