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文档名称:

《金刚经》白话.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3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刚经》白话.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4/12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刚经》白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金刚经》白话在古印度的一次佛经结集中,号称“多闻第一”的大弟子阿难尊者,根据自己耳闻目睹,诵出了释迦牟尼佛的如下一次说法。本经的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那时,佛住在舍卫国内的祗树给孤独园里,聚集在佛周围的全是一些道高德重的大和尚,总数约一千二百五十人。他们共处一园,不相离舍,组成了一个甚为庞大的僧团,随佛听法修持。有一天上午,临吃饭之时,世尊穿上袈裟,手持钵盂,亲自到那庞大的舍卫城去乞食。在城中,世尊慈悲平等不越贫从富,不舍贱趋贵,不避秽拣净,不弃小择大,逐街逐巷,挨家挨户,依次行乞。乞满钵盂后,世尊又离城而出,返回祗树给孤独园,与众僧一起吃用所乞之斋食。吃毕饭后,世尊便将衣服和钵具收拾起来,去除染尘,铺好座具,结跏趺坐,端身正念。就在这时,座下众僧中有位叫须菩提的长老即从其座位中站立起来,他斜披袈裟,偏袒右肩,徐步而行。来到佛的面前后,便左膝曲空,右膝跪在地上,双手合十,置于胸前,诚心静气,向佛行礼,然后,恭恭敬敬地对佛说道:“难得啊!世尊。我佛如来总是善于护持眷念,爱护关怀各类菩萨们,也总是善于吩咐谆嘱各类菩萨们。世尊:若有善男信女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立志行大乘菩萨道,誓愿证成佛果,那么他们应如何安住其真性之心,以证悟般若,把握真谛,最终与无上圣智契合,获得彻底地解脱?应如何降伏其妄念之心,以消除客尘污染,专心修道,断绝烦恼,进趋佛果?”佛回答说:“好呀!好呀!须菩提:正像你所说的那样,如来善于眷念,爱护关怀各类菩萨们,也善于吩咐嘱托各类菩萨们。你们现在认真地听着我将要为你宣说。善男信女若发愿追求无上正等正觉,立志行大乘菩萨道,誓愿证成佛果,那么,他们就应如此这般地安住其真性之心,以契合无上圣智,永获解脱;应如此这般地制服其妄念之心,以消除客尘污染,专心修道。”须菩提闻佛已应允解答其问,便兴奋地说:“太好啦!世尊。我们都非常高兴愿听从您的教诲。”如来佛告诉须菩提说:“诸位菩萨包括大菩萨们应该这样制服他们的妄心:所有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诸如欲界中依卵壳而生出的众生、由母胎而生出的众生;因潮湿而生就的众生;无所依托而仅借其业力得以出现的众生;诸如***中已离食、***二欲、无男女之形,无***之动,纯由清净绝妙之物质构成的有物质形体的众生;诸如无***四天中那些无可见之物质形体、纯属精神性的众生;如位处“识无边处天”、无有形体、但有思想活动,并以此想心相续为命的“有想”;位处“无所有处天、既无形体也无思想活动、完全入定状态的“无想”;位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的那些谈不上有无思想活动的众生。所有这几大类众生我都要使他们断尽烦恼、永绝诸苦,进入绝对清净圆满、永恒妙乐常住的涅盘彼岸世界,从而使他们获得彻底得救度和最终的解脱。我虽然如此救度无尽量、无数目、无边界的芸芸众生,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众生获得救度。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存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寿命的相状,并分别执著、认其为真,那他就不能算作真正的菩萨。如来佛接着又说:“再者,须菩提:菩萨对于世间万事万物及彼岸世界的一切都应无所执著。例如,在进行布施时,应该破除诸相,去除执著,心地清净,毫无牵挂。具体讲既是不执著于眼睛可见之大小形状、不同境状、各类颜色等表面现象,也不执著于耳闻之声音、鼻嗅之气味、舌品之六味、身别之触觉及意识所感觉和认识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须菩提:菩萨应该像这样进行布施,既不住于六尘外境、物我两空、一心清净、远离相缚、超出物累,既不思惟权衡,斤斤计较,也无一毫希求之心,清净而布,息虑而施。”佛又自问自答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凡夫俗子,执著诸相,以布施求取功德、满足所欲,所以,先施财于人而后得福于己。这种有相布施必有其尽,固而所得福德也必然有限。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诸相,内不见我之能施,外不见我之所施和受施,布施遍满虚空,无有所障,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是不可思议和无法估量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如来佛又话题一转,问须菩提道:“须菩提,在你看来,东方虚空的广大程度是否可以思量到呢?”须菩提回答说:“不可思量,世尊!”如来佛又问:须菩提,东方虚空不可思量,那么,南方、西方、北方和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隅以及上至天,下至地的虚空,其无穷无尽的深广程度,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吗?”须菩提回答说:“不可想象,世尊!”如来佛再唤一声须菩提,并告诉他说:“菩萨不执著于诸相而进行布施的福德,其巨大与恒久的程度也像十方世界无边无际的虚空一样不可思量。”接着如来佛便郑重其事地说道:“须菩提:初发心的菩萨就应该按照这样的教导,远尘离垢,无住而住。如此而住才是本心安住之所,才是真正的住心之法。”即不著人我相,也不著诸法相,那么由此而证悟的解脱状态既成佛又是怎么回事呢?佛的各种殊妙之身、庄严之相又应如何对待呢?为了进一步说明无住而住的道理,排除须菩提及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