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构建和谐社会》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知道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必要性。(2) 明确和谐社会的含义、基本特征。(3) 知道如何构建和谐社会。2、能力目标:(1) 培养阅读、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2)  发展学生的观察、感受、体验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使学生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得到培养。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为和谐社会建设出一分力,添一分彩。(2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四)教学重点、难点:1、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全国人民的伟大任务。包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含义以及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此内容可以说涵盖了整节课的知识点。故确立此内容为本课的教学难点。2、全面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环境、道德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学生不仅要理解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更应知道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自然,一味的索取必然招致人类自身的灭亡,我们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点需要在教学当中着重讲解。故确立此内容为本课的难点。二、学生情况: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构建和谐社会,学生理应能接受和理解,相信学生对“和谐社会”这部分知识还是很感兴趣的,教师要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的主动与精神,使他们能够真正全面投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中去。三、学习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主要学法包括阅读材料、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联系生活实际,积极与老师配合,以小见大,逐步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基本特征特征等。四、教学程序(一)新课导入师: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博大精深,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你是如何理解“和谐”的含义。请描述你所理解的和谐社会是怎样的。五、出示自学提纲(在学生对课题进行猜测的基础上,?2、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4、国为构建和谐社会采取了哪些举措?5、为构建和谐社会设计几条宣传标语?6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该怎样做?六、讲授新课(一)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学生看书明确为什么构建和谐社会-教材125页正文第一自然段。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本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点拨讲解,重点突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例如,资源、环境、道德等各个方面。同时,思考未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具备一种怎样的新观念。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播放《可可西里》视频体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得出“和谐”的内容,由此引入下一环节。学生明确和谐社会的含义。(二)和谐社会的含义、基本特征。(1)含义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2)和谐社会的特征首先把六大特征列出表格,让学生对每一个特征的含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列举一些学生感性的实例,深入浅出的给学生介绍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比如介绍“发主法治”,就具体介绍一些民主制度、民主现象、法律法规和典型安案例等。介绍“公平正义”时,补充一些公平正义得到维护的事例,像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等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