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孙子兵法名句名段:理解与记忆.doc.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孙子兵法名句名段:理解与记忆.doc.doc

上传人:tixing749743 2015/10/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孙子兵法名句名段:理解与记忆.doc.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孙子兵法》名句名段:记忆与理解
0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02、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0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04、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05、兵贵胜,不贵久。
06、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07、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08、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0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10、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已,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11、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
12、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13、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14、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15、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16、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17、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18、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19、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20、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
21、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22、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23、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24、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二、学习与研究《孙子兵法》应思考的问题
1、如何理解孙子的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重战思想的经典表述。它告诉人们,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人民死生和国家存亡,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孙子进一步提出对待战争的态度:“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即不能寄希望于战争不爆发,而要立足于做好战争准备;不能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立足于我已做好准备,使敌人不敢进攻或无法战胜。与此同时,孙子就如何进行战争准备时强调说: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紧紧把握“道、天、地、将、法”,并对敌我双方“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进行比较,来探索未来战争胜负的概率。孙子的重战思想在今天对于我们重视并加强国防建设,进行军事斗争准备,教育全国人民树立正确战争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如何理解孙子的慎战思想?
孙子不是好战主义者。他提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即战争行动的继续或停止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一看这场战争是否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