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舆论特点.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舆论特点.doc

上传人:小点 2019/4/13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舆论特点.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舆论特点-新闻学大数据时代的新媒体舆论特点 王晶【摘要】本文通过对2013年门户类、社交自媒体类、本地媒体平台和视频网络等各类新媒体网络平台上舆情的回顾,从受众特点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并运用大数据挖掘的方法,就某热点话题进行用户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追踪分析,试图寻求新媒体舆论的特点,为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新媒体提供参考。关键词 大数据新媒体舆论特点大数据是时下互联网行业最具热度的词汇之一。其实早在1980年,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就在书中把大数据热情赞颂为“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但这并非意味着传统媒体包括纸媒会消失。“纸媒将来也可以是一个屏。所有的新闻杂志都在出APP,实际上也是在大数据时代的转变。”大数据不仅让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媒体不会消失,电视内容可能会更丰富。本文通过运用大数据挖掘的案例分析方法,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中,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上舆论及“受众”(已不是严格意义的受众,既是受者,也是传者)的一些特点,以期寻求新媒体舆论场的相关规律。由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动加强,提升了整体社会对互联网的认知,促使更多人使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其中,上海网民高达1683万人;%,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占大多数比例的人群充分掌握了通过网络和手机的途径参与网络热点舆情的手段和方法,甚至形成了习惯。同时,微信用户增长迅速,新闻客户端也在发展中,移动通信工具对微博用户的分流作用明显,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开始成为新信源,影响舆论。微信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流行,目前用户已达5亿,海外用户超过l亿,加上米聊、来往和易信,2013年众多网友从微博的公众意见平台,转向更为私人化的微信朋友圈,微博上陌生人的集体“吐槽”,转向微信熟人间的相互取暖。一、新媒体舆论逐步分层分区在回顾2013年舆情时,发现来源于不同网络平台上的信源热度情况有明显的不同,新浪、搜狐、东方网等具有突出的专业媒体属性网站上,通过新闻热门程度体现出的热点舆情,与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公众舆论环境中的热点舆情并不一致,尤其在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舆情跟踪时发现,同样的热门事件或话题,在专业媒体的舆论环境中讨论的聚焦点和网民公众讨论的聚焦点也不同,因此,区别于以往舆情分析报告中笼统地统计所有信源来推断舆情热点的方式,根据传者和受众特点的不同,关注了4个类别的网络平台,分别搜集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对比。而在研究过程中,的确发现了相应的传播规律。从四类网络媒体平台的角度来看,不同平台在互联网世界中起到的传播作用可以说各有分工:1、门户类平台主要在深度思考的传统网民中产生影响力,其内容议程设置特点明显,互动性不强,传者与受者尽管有评论等渠道进行信息传递,并无明显效率。但是,门户新闻具有“意见领袖”的特点,官方新闻信源往往从这里出发,因此成为影响力较大的网络节点,并由一系列节点形成一张硬度较强而韧性不足的骨干网。2、社交自媒体类平台主要在广泛各阶层网民中发挥扩大覆盖面的作用,用户总体更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