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文档名称:

纳税会计.doc

格式:doc   大小:218KB   页数:4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纳税会计.doc

上传人:aena45 2019/4/14 文件大小:2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纳税会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纳税会计》教学辅导(一)第一章纳税会计概述一、纳税会计概念(一)纳税会计概念纳税会计是以国家(政府)的税收法规为依据,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地对税款的形成、策划、计算和缴纳,即税务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筹划和监督的一门专业会计。(二)纳税会计对象纳税会计的对象是纳税会计的客体。是纳税人因纳税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罚款等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主要包括:应税收入准予扣除的与应税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应税所得应纳税额企业纳税、退税、减税、退税和补税、免税等税务活动,都会引起企业的资金运动,因而都是企业纳税会计的内容。此外,支付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也属纳税会计的内容。(三)纳税会计目标依法纳税,履行纳税义务,提供真实的纳税会计信息;正确进行纳税会计处理、认真协调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合理选择纳税方案、科学进行税务筹划;(四)纳税会计基本前提1、纳税主体(TaxableEntity)亦称纳税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纳税主体与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主体”(会计实体)有一定区别。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企业。凡是会计主体都是纳税主体,但纳税主体不一定都是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Going-ConCernonContinuityofOPeratien)意味着所得税款递延,亏损、前溯或后转以及暂时性差异能够存在,并且能够使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跨期摊配的前提所在。3、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ValueofMeney)这一前提已成为税收立法、税收征管和纳税人选择会计方法的立足点,它深刻地揭示出纳税人进行税务筹划的内在原因,也同时说明所得税会计中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纳税调整的必要性。4、纳税年度(TnxableYean)一般有日历年度(历年制)、营业年度、财政年度。我国税法规定采用日历年度。5、年度会计核算(ounting)年度会计核算是纳税会计中最根本的前提,即认为税制是建立在年度会计核算期间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某一特定业务的基础上。纳税只针对某一特定纳税期间里发生的全部事件的净结果,而不考虑当期时间在后续年度中的可能结果如何,后续时间将在其发生的年度内考虑。由于纳税会计源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中的基本前提有些也适用于纳税会计,如: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等。(五)纳税会计基本原则财务会计的总体要求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及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基本上适用于纳税会计。但因纳税会计与税法存在的特定关系,税收理论和立法中的实际支付原则、公平税负原则、程序优先实体原则也会明显地影响纳税会计。根据纳税会计的特点,结合财务会计原则与税收原则体现在纳税会计中,其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1、选用实现制与应计制原则(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实现制突出地反映了纳税会计的重要原则—现金流动原则(具体化为公平税负和支付能力原则)。该原则是确保纳税人有能力支付应纳税款而使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基础。应计制广泛用于财务报告目的,当它被用于纳税会计时,与财务会计上的应计制存在一些区别:第一、必须考虑支付能力原则,使得纳税人在最有能力支付时支付税款;第二、确定性的需要,使得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具有确定性;第三、保护政府财政税收收入。以上的区别,实际上存在于各自的目标上的差别。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保证会计主体目标利润的最大化,投资经营风险的最小化,往往采用稳健主义原则估计某些风险费用和不确定的或有损失等;而纳税会计是保证征税主体(国家或政府)取得实际的、确定的税收收入,强调“经济行为已经发生”的限制条件,从而起到保障政府税收收入的目的。2、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法相一致原则除一般情况相一致以外,主要包括:①对于已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全部事项的当期或递延税款,应确认为当期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②根据现行税法的规定计量某一事项的当期或递延应纳税款,以确定当期或未来年份应付或应退还的所得税金额;③为确认和计量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不预期未来年份赚取的收益或发生的费用的应纳税款或已颁布税法、税率变更的未来执行情况。3、划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的原则营业收益一般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应纳税额一般按正常税率计征。资本收益是指在出售或交换税法规定的资本资产时所得的利益,如投资收益,出售或交换有价证券的收益等,资本收益的纳税标准具有许多不同于营业收益的特殊规定。4、配比原则即是指收入确认与成本费用支出的确认,在相关性原则前提下的一种体现原则。5、确定性原则即在纳税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实现上应具有的确定性。6、可预知性原则可预知性原则是支持并规范“债务法”的原则。债务法关于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确认模式,是基于这样的前提,根据会计准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所报告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将分别收回或清偿。因此,未来年份应税收益只在逆转差异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