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浅析中苏关系恶化之原因.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中苏关系恶化之原因.doc

上传人:w8888u 2019/4/1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中苏关系恶化之原因.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中苏关系恶化之原因【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中苏关系从结盟到"蜜月"时期,发展到论战爆发,最终关系全面恶化,彻底破裂。这不仅对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影响,而且造成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分裂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局面。两国关系的大转变是多种因素、多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冲突,还有领导人之间的好恶及性格因素。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中苏关系;恶化;原因中图分类号:D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08(2008)0110252-02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系从此进入同盟时期。但好景不长,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开始,中苏关系发生重大转折。中苏关系经历了从友好合作到逐步疏远以至于最终破裂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苏关系的恶化,并非偶然,它是由多种因素、多种矛盾的共同作用所导致,许多历史事实都是造成冲突的必然因素。中俄交往的历史记忆,中苏两党的恩恩怨怨,民族心理和历史传统的差异,使一种潜在的隔阂和不信任弥散于中苏同盟中间。中国对俄罗斯大国沙文主义的警惕以及根深蒂固的不信任的民族心理,从一开始就在中苏同盟之间埋下了冲突的种子。但同时它又并非完全必然,如果当时两国领导人都能更理智、更冷静,竭力不使已经开始的论战达到分裂的程度,竭力使分歧最小化,那么,即使冲突不能完全防止,也会得到缓和,而不至于达到敌视、憎恨的程度,把"冷战"搞到近乎白热化了。关于中苏关系恶化的原因,国内外学术界还有较大的分歧和争论,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我认为,中苏这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及两个最大的共产党在经历了短暂的蜜月合作阶段之后,从"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谊"走向敌对主要是由于以下的几个原因。一、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分歧和争论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意识形态对国家关系的亲疏有着潜在的影响。意识形态一致就会使国家间产生一种先天的亲近感,而意识形态的对立则会使国家间产生疏远感,容易引起相互间的猜疑。在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中苏之间共同的意识形态就起到了融合、促进联盟运转的作用。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至1959年,中苏两国各自开始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探索。双方在探索中不断出现的背离性使两国在意识形态、国家主权和对外战略等方面产生分歧。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提出了由"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构成的"三和"路线。在二十大闭幕当天深夜,赫鲁晓夫又作了震惊世界的"秘密报告",揭露和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和片面强调"和平过渡"等问题成为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的起点,并发展成以后意识形态争论的焦点。关于斯大林问题,苏方和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当政时大搞个人崇拜,滥用权力,犯了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严重错误。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却认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着重指出斯大林"功大于过",对斯大林"要具体分析","要有全面分析"。两党在如何评价和对待斯大林问题产生了分歧。对于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中国共产党根据自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