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老年性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老年性便秘是指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慢性功能性便秘。以大便次数减少,一般两天以上无排便,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及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为临床特点。老年性便秘可导致恐惧、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同时可诱发或加重许多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性便秘会越来越多,因此,为老年性便秘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对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很有必要。
关键词:老年人;便秘;护理干预
2010~2012年我科对伴发老年性便秘症状的85例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辅以几种护理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对改善或消除便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老年性便秘属于功能性便秘,根据结肠动力学改变,功能性便秘分为结肠慢性传输性便秘(STC)、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FOOC)、混合性便秘(MIX)三类。STC的特点为缺乏便意或粪质坚硬,全胃肠或结肠通过时间延缓或结肠动力下降,FOOC的特点为排便不尽、排便费力或常伴肛门直肠下坠感,有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和盆底肌失调等,MIX指同时存在STC和FOOC症状。
①不合理饮食:咀嚼功能的减退常使老年人选择缺乏膳食纤维的精细食物,另外,水摄入不足亦可致结肠传输缓慢和粪便排出量减少。②活动减少:老年人因全身肌内张力减退,骨关节病痛,以及心脑呼吸等系统疾病致使活动量减少、肠蠕动降低,可引发或加重便秘。③精神因素:抑郁和紧张情绪可影响排便反射,从而促使便秘的发生。另外,心理障碍尤其焦虑可增加盆底肌群的紧张度,从而排便时肛门直肠矛盾运动,导致便秘。④长期应用某些药物或滥用泻药:常见引起便秘的药物有止痛药、精神抑制药、抗胆碱药、铁剂及其他重金属、抗酸药、抗惊厥药、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利尿药,另外,长期滥用泻剂可降低直肠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抑制排便反射,从而加重便秘。⑤环境因素:不适宜的排便环境,入厕环境缺乏隐私性、卫生间较远、入厕设备不适宜以及不能独立入厕等均可能引起便秘。
,摄取足够的膳食纤维:每天清晨饮l杯温开水或盐开水可有效改善便秘。注意饮水技巧:饮水宜大口多量,晨起空腹饮温开水300~400 ml,分2—3次饮尽,每日饮水2000—3000ml。老年便秘患者可增加干豆及粗粮类食物的摄入。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适当的体育运动对于缓解老年便秘有一定的疗效,规律排便的习惯有助于缓解便秘。应指导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即无论有无便意,每天均应定时排便,排便时注意力集中,排便最佳时间是早餐后。
:对老年性便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缓解其焦虑、抑郁和紧张情绪可能有助于便秘的治疗。具体措施包括心理疏导,鼓励其参加集体活动,促进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
,肠动力下降致药物性便秘,甚至可诱发心、肾功能不全等,应逐步将刺激性泻药撤除。
,一方面补充了大量的有益菌。纠正便秘时的茵群失调,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另一方面,这些有益菌定植以后产生相当量的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增加食欲,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