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生代农民工是政治参与行为的主体,但是有序参与的政治活动有限,值得深思和研究。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三方面出发,对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参与中的主体作用进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主体作用1相关概述11相关概念。 111新生代农民工。王春光教授于2003年首次提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年龄在25岁以下,是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流动性人。 1郑永兰等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是年龄在18~35周岁,具有农村户籍而主要从事非农就业的人群。全国总工会在2010年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把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本文根据已有文献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描述,把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80后、90后的在外地或本地从事非农职业且拥有农村户口的群体。 112政治参与。指的是普通公民根据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客体是政府、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 12理论基础。 121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参与思想。马恩认为,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我国政治参与的主体是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马恩还认为,人民政治参与是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人们参与政治生活是为了维护和获得物质利益。 122西方协商民主理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强调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广泛、平等、充分地参与到政治决策前的讨论和对话,以逐步取得共识。不论结果如何,公民参与政治讨论本身也是一种价值目标。 2新生代农民工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21有效反映民生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有更高的文化水平,对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之余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社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处于社会的底层,遭遇着居住条件差、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不好、拖欠工资等问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主体,反映的社会问题和诉求往往是社会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和民生问题,具有代表性。 22城市与农村沟通的桥梁。新生代农民工的根在农村,而工作和生活在城市,时常游离于农村和城市之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获得的收入有一部分会转化为农村建设的资本。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信息,再把这些信息和资源带回农村。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也把家乡的发展状况和建设需要带给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与农村沟通的桥梁,使城市和农村有了更进一步的交流,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3能提高我国政治民主化程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新兴群体的政治参与能够使国家政府的公共政治行为更具科学性,也有利于国家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从而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发展。 24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对社会的影响不容小觑。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够使新生代农民工有更多的机会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的有序参与,可以使新生代农民工拥护政府的政策,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强其对政府的认同感。适当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可以一定程度上获得政府与人民、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凝聚力,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问题分析31政治参与主体意识薄弱。 311政治参与意愿不强。参与政治生活不是强制性的,需要尊重公民自身的政治参与意愿。多数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愿不强,原因主要有两个一,认为政府的公共政治活动与自己无关,而参与政治生活还会花费自己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二,政治效能感低,认为自己的参与不会对政府政策有任何影响。两种想法都表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意愿不强上。 312政治参与目的功利化。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的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利益,直接把个人利益与政治参与挂钩。只有涉及和触动个人利益时才会采用政治参与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把自身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在政治参与行为中,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也很少为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的利益表达诉求和斗争。 32政治参与能力不强。 321受教育程度不高。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的认知技巧,学历高的公民政治关心程度也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教育与政治参与的相互关系。 2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是整体受教育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较低的文化水平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能力。 322政治认知有限。政治认知即公民对国家性质、方针政策等问题的了解程度。新生代农民工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多在民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