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5
文档名称: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pptx

格式:pptx   大小:391KB   页数:1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pptx

上传人:wz_198622 2019/4/16 文件大小:3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hatisMRI?磁共振成像(icResonanceImaging,MRI),又称核磁共振成像(icResonance,NMR),是一种新的、非创伤性的成像方法,它不用电离辐射而可以显示出人体内部解剖结构。利用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radiofrequency,RF)在一外加静磁场内,对人体的任何平面,产生高质量的切面成像(crosssectionalimaging)。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及临床应用第一节MRI发展概况1946年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的FelixBloch和哈佛(Harvard)大学的EdwardPurcell各自进行研究,检测到大块物质内核磁共振吸收,更清楚地阐述了原子核自旋(Spin)的存在,几乎同时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NMR的应用逐渐地从物理和化学领域,扩大到更为广泛的学科,如考古学直至医学。第一节MRI发展概况在医学影像学方面,1973年Lauterbur研究出MRI所需要的空间定位方法,也就是利用梯度场。他的研究结果是获得水的模型的图像。在以后的10年中,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来制造磁共振扫描机,并产生出人体各部位的高质量图像,先后通过MR扫描,获得手、胸、头和腹部的图像。1980年商品化MRI装置问世。第二节MRI的基本原理本节介绍核磁共振这一物理现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我们应用一般物理学、力学及磁学的原理阐述。一、原子核及其在磁场内的特性人体由很多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所有原子的核心都是原子核;带正电荷和中性粒子的集合体;占原子质量的绝大部分;一、原子核及其在磁场内的特性从理论上讲,很多元素都可以用核磁共振来成像。也就是任何一个原子核,只要其所含的质子或中子的任何一个为奇数时,就具备磁性,就可以产生磁共振信号。一、原子核及其在磁场内的特性MRI主要是应用于氢核的成像,这是出于:一是H对其磁共振信号的敏感性高;H的旋磁比最高,因此最敏感,即MR信号被测出的效率,随共振信号频率的增加而改善。二是它在自然界含量丰富。氢存于水和脂肪中,因而在人体中极为丰富,每立方毫米软组织中含有约1019个H原子,其所产生的磁共振信号要比其他原子强1000倍。一、原子核及其在磁场内的特性由于1H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所以氢核的成像也称质子成像。氢核有两个特性:其一是它含有一个不在核中心的正电荷;其二是它有角动量或自旋。Pauli理论,具有奇数原子质量或奇数原子数的核均具有角动量及具有特征性的、大于零的自旋量子数。一、原子核及其在磁场内的特性自旋的氢核其正电荷沿着一近似圆形路线运动,犹如电流通过环形线圈一样,从而在其周围产生一磁场。此滋场的大小与方向用磁矩来表示,形成一个微观的磁体偶极子。具有磁矩的快速自旋核可以看成为极小磁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