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鬼谷子》注释译文
                                   以兵家视点演绎鬼谷子传奇
    作为古代著名军事家的鬼谷子再度成为许多读者关注的焦点和军事爱好者探究的热点。这部出自善于构架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作家孙方友之手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如同置身于玄机百出、险象环生、车马喧嚣的古战场之境……
鬼谷子,姓名不详,以一度隐居之地“鬼谷”为名,又被尊为“子”,故名鬼谷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有《鬼谷子13章》传世,被后人奉为“智圣”。史料记载,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庞涓;外交家苏秦;为秦统一打下基础的张仪以及危难之际自荐出使楚国的毛遂等都出自鬼谷子门下。虽然鬼谷子的一生与他生活的那个时期的军事斗争和政治剧变总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但史书上真正关于他本人的记载却只有《太平广记》和《史记》上区区50多字的介绍。
面对少而又少的资料、线索,如何为鬼谷子这一传奇人物所生活的历史年代及活动空间定位,近而切中要义地塑造主人公在金戈铁马岁月中的艺术形象,成了摆在孙方友面前的现实问题。为此,作者多次前往传说中鬼谷子隐居的云梦山和鬼谷子的家乡大王庄寻访主人公的踪迹,细心倾听和搜索当地流传的关于鬼谷子的故事、传说、谚语、话本,广闻博取,披沙拣金,积累了10万字的文字素材。
在《鬼谷子》的创作中,孙方友既注重多角度运用驾轻就熟的传奇笔调,更注重将兵家谋略楔入军事故事、营造历史传奇,在唇枪舌剑、刀光戟影中展现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军事斗争状态,交织推进悬念迭出的故事情节。小说从鬼谷子以胸怀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开始匡扶天下的行程,到暗用智谋脱离一个又一个阴谋险境;从他为平息战争不得已将母亲作为人质巧妙退敌,到他在地牢8年中发奋图强写出传世兵书;从他归隐云梦山广收门徒,到建立天下第一所军校,都写得兴味盎然,起伏跌宕,于大开大阖中凸现了鬼谷子作为一代军事家的大智慧、大计谋、大胸怀。
孙方友认为:“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鬼谷子智慧和谋略的理解各有不同、各有侧重,但他作为兵谋大师一直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在军事科技和军事谋略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很有意义。对于这一人物,史书上可供参阅的内容极少,这既为创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也为创作者的艺术思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就在作者披阅典籍、查证资料、收集素材创作《鬼谷子》的近几年,国内外对“鬼谷子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东南亚不少国家或成立“鬼谷子学术研究所”,或设立“鬼谷子学术基金”,积极推进“鬼谷子文化”的国际交流。而在这种大背景下推出的长篇小说《鬼谷子》,则是站在兵家的视点上,生动而深刻地演绎了一个军事意义上的鬼谷子,与“鬼谷子文化”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呼应。有专家指出:“长篇小说《鬼谷子》作为对散存于民间的‘鬼谷子文化’的一次采集、打捞和成功的再创作,对于鬼谷子形成军事文化品牌,起到了弘扬和推动作用。”
                             《鬼谷子》注释译文
    《鬼谷子》一书《汉书艺文志》未著录,《隋书经籍志》始见著录,其文为:“《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三卷(乐一注)。”新旧唐书则不见有“皇甫谧注”而多“尹知章注”。《中兴书目》载:“一本始末皆东晋陶弘景注,一本捭阖、反应、内揵、抵巇不知何人训释,中、下二卷与陶弘景所注同。”史籍中共提到了四家注。皇甫谧生活在魏晋之际(215—280年),自号玄晏先生,好读书,著述丰厚,其风格与鬼谷子及陶弘景类似,其注《鬼谷子》是可能的。《太平御览》中所引《鬼谷子》有注文,其注释内容与陶注不同,与李善、马总所引乐注亦不同,可能即是皇注。现有的《鬼谷子》注本属陶弘景注。陶弘景为南朝齐、梁间有名的道教高人。博览群书,明阴阳五行,熟凤角星算,知天文地理,懂医药丹方,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其注《鬼谷子》也是可能的。现存注本严元照曾提出“是尹非陶”孙星衍据注中有“元亮曰”确认是“陶注无疑”。乐一本唐代鲁郡人,字正。当在李善、马总之先。李善注《文选》时曾引“《鬼谷子》曰:‘物有自然’,又引“乐氏曰:‘自然,继本名也’”。马总在《意林》中引《鬼谷子》时也称:“乐氏注,名壹”。可见乐一注“《鬼谷子》当确有其事。自《旧唐书》始就有尹知章注《鬼谷子》一说,宋王应麟在《汉书·艺文志》中引尹知章《鬼谷子》序文。文曰:“此书即与苏秦、张仪者,……秦仪复往见时,先生乃正席而坐,严颜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尹知章,唐人。勤学博览,通诸经,明易学及老庄玄言,曾注《老子》、《庄子》、《韩非子》、《管子》,说其注过《鬼谷子》也是可能的,不过已不见注本。《管子·九守》与《鬼谷子·符言》内容相同,或许前人指的是注此一篇也未可知。宋、元、明、清未见注者,民国初年番禺俞棪有《鬼谷子新注》,民国二十一年又有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