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马友友 用大提琴与世界对话.doc

格式:doc   大小:1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友友 用大提琴与世界对话.doc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4/18 文件大小:1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友友 用大提琴与世界对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友友用大提琴与世界对话-音乐论文马友友用大提琴与世界对话 他从7岁开始就进入白宫为总统演奏,他是奥巴马口中“我遇到过的最快乐的人”,也曾被美国《People》杂志评选为“最性感的古典音乐家”。他便是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尽管从来没有在中国生活过,但他却从小是听着父亲讲《三国志》长大的,每次吃饭前说不出每道菜的中文名字还不许下筷子。马友友是在法国出生的华裔美国人,曾获得多座格莱美奖。1976年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并取得人类学学士学位。1991年,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他为多部电影音乐配乐,其中包括布莱德·彼特主演的电影《西藏七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马友友刚开始学****的乐器是小提琴,4岁开始学钢琴与大提琴,5岁开始在观众面前演出。7岁与家人迁往美国纽约定居,8岁结识了著名的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萨尔斯,并且在伦纳德·伯恩斯坦帮助下,在美国的卡耐基音乐厅与姐姐马友乘参加了第一次公开演出。这场演奏会是由伦纳·伯恩斯所指挥,并且在美国的电视节目上播出。马友友14岁中学毕业,并且以独奏者的身分与哈佛雷蒂克里夫乐团共同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后来他进入茱莉亚音乐学院,在大提琴家雷奥纳多·罗斯门下学****读了7年之後,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他却在尚未毕业之前便退学,并前往哈佛大学就读。他在这个时候逐渐成名,与许多知名的交响乐团一起演奏。这段期间马友友录制并演奏了巴赫的《大提琴组曲》,同时也经常与他在音乐学院时期所结交的好友钢琴家伊曼纽尔·艾克斯合作演出一些室内乐。从他广泛而多元的音乐事业,不难理解其不断寻求与听从不同的对话方式,以及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求新求变的态度。无论是演奏新乐曲或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和好友一同演出室内乐、与年轻的音乐家及听众接触、探索西方古典传统外的文化及音乐型式,马友友都努力从中找寻能激发想像力的元素。马友友紧凑的音乐会行程,包括与全球知名乐团协奏演出、个人独奏会及室内乐等。与不同的演奏家合作都能为他带来不同灵感,借着与音乐家之间的互动,超越单一音乐风格的界限。他最大的目标就是将音乐化为沟通的语言,跨越世界不同种族,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为达成此目的,他更投身研究国乐、中国传统乐器、非洲卡拉哈利的丛林音乐等。他对音乐的兴趣还不仅只于此,1997年,马友友费时多年完成一项将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结合多种表演艺术的创新诠释。内容不仅包含他本人在世界各地音乐会演出、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新录音,更重要的是以“巴哈灵感”为题的内涵。演出共分成六部影片(六部组曲各一),以巴哈的音乐为出发点,再各自与马友友所激发的灵感结合,和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包括花式滑冰好手托薇儿与狄恩、花园设计师梅瑟维、导演伊果杨和吉拉德)创造出新风貌的巴哈。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