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创新能力培养.doc

格式:doc   大小:144KB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能力培养.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4/18 文件大小:1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能力培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创新能力培养一、话题二、寻找原因三、学生特征四、创新能力五、关于人才六、教育该怎么办?七、学校该怎么办?一、话题:&&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常因说假话受表扬中国人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无&&2001年世界数学大会在中国举行,每届大会奖励35以下的数学家。当时获奖者是位法国数学家。中国记者采访他说:20年前世界数学竞赛获奖者都是中国人,现在他们都不为人知了。&&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感言:我的成功得益于小学老师的教导:(1)进食前先洗手;(2)不说假话;(3)做错事要改正;(4)承诺的是要做到。&&关于奥运奥运会中国国民体育金牌第一100名后奥运战略锻炼者全是老人(怕死、没事)专业选手不能拿牌项目放弃(功利)&&钱学森世纪之问:我们为何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起上至总理下至百姓的思考。二、寻找原因(缺乏创新能力)(一)客观因素1、传统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中庸”之道,讲究“人道合一”,孔夫子更强调“述而不作”。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之称。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心理积淀。2、听话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在家要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单位要听领导的话,于是,服从听话就成了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缺乏一种创造的内在冲动,缺乏一种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先公后私,大公小私,公私结合;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3、教育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缺陷:(1)课程国家决策太快(课改)。课程最大问题:不创新、单学科、太强太深。单学科始于1952年的系科调整,学的是苏联做法。苏联虽分科但形分神不分而我们真分。如:清华(理),北大(文),复旦(理),同济(理之前是综合性大学比复旦强,分科后变成老三了)。出不了大师与文理分科可能有关系。语数外是主科,而科学学科(理化生等)是副科。为何?音体美老师缺失关系不大。语文有两个功能:1)创造功能;2)欣赏功能。一旦失去这两个功能,语文和外语一样就成了工具。外语不该成主科。(2)教育方式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教师整堂课讲解,学生一字不拉地速记,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知识教学过程只是一种传授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搬运过程,将学科知识原原本本的搬运给学生。教师只要把该教的知识(学科知识)教正确了、教完了、任务也就完成了。学生不能随便提问表示异议。以题目为中心,以分数为目的。急功近利、躁动情绪、争名夺利、拔苗助长、商业炒作等对教育大害。当课堂上呈现的是将积累和分类作为目的的知识,宣扬的是与价值判断和道德关怀不相干的知识,表现的是外在于学生主体维度的知识时,其实质就是在抑制学生的主体性、控制学生的话语权、异化学生的人格、进而阻碍学生的发展。这种上课方式缺乏信息反馈和民主气氛,灌输有余,启发不足。从教师教学行为看:(五多五少)1)控制学生太多,引导学生太少;2)教学要求整齐划一太多,因材施教太少;3)被动学****太多,主动学****太少;4)关注分数太多,激发兴趣太少;5)辛勤付出太多,思考方法太少。(量性敬业与质性敬业)。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都是千篇一律,甚至思想都是一样的。科学最害怕思想一律,思想一律就没有科学,也就无法培养出创新人才。(3)学****方式学****方式是以记忆为主。学****承载太重压力,童年背负太重包袱,分数赋予太高期望。老师越教越多,学生越学越少。学校——教校,课堂——教堂。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消化方式是记忆,被强迫读死书,死读书,在重复中机械,在机械中麻木,在麻木中僵化,复制有余,创新不够。(4)实践青少年在参加工作前基本上是在校园内度过,没有涉足真实的社会,学****和实践从根本上脱节。这种教育模式,造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使我们的学生既缺乏创造性的培养,又缺乏一种与人合作的精神。(5)机制鼓励青少年创新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机制尚不完善。在美国,青少年学生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在博物馆上的,天文馆和图书馆都是他们学****的好去处,还有电脑网上教学。据报载,美国目前12岁以上的少儿都会操作电脑,上互联网络,被称为“网上一代”。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尚处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主要是在教室里由老师传授。专家估计,在基础教育手段和载体方面,我们已经落后美国至少50年。教育和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无疑会大大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论是政府和学校,还是社会和家庭,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都面临教育目标重新定位、教育方式重新选择,教育效果重新评估等问题。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解决,鼓励青少年创新的激励机制和社会环境就难以形成。信息历程:1965年——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