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固定资产监管难题及革新措施
继央企12000亿元的国有资产由国资委统一监管之后,涉及上百万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名下的数额约40000亿元的国有资产,由谁监管的话题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截至2011年底,,。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其保值增值,对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观念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部分单位“重购置,轻管理”,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制定完整的固定资产目录和进行固定资产编号分类,单项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不完整,不能详细反映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运转、维修、改造、折旧、盘点等相关内容,不利于单位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2、会计核算不规范
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一些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凭证计价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容易造成账实不符或资产流失。会计核算不及时,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差甚远。比如购买的办公桌椅、卷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等,只列经费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个别乡镇以扶持企业为名,将资金转移到企业变现,以企业名义购买超标小汽车,不体现本单位固定资产或以借用之名使用小汽车。
3、使用效率低下
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缺少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簿等。各部门购置了固定资产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流失或不存在,单位资产管理账簿没有很好的反映。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提高领导的认识按照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产权明晰、分类管理、资源共享、配置科学、处置规范、收益统筹、监管有力”的固定资产管理新机制,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了廉政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加强固定资产配置管理,有效控制管理成本。比如某某区规定,区直各单位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业务工作需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遵循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规定进行配置。对经批准配置资产须纳入政府采购,并在购入7日内完成固定资产台帐建立和入帐工作。由单位配置归个人工作使用的固定资产,使用者离、退休或调离单位时,应交回单位按规定处理。
2、规范会计核算手续规范固定资产清查管理,健全资产核算制度。该区要求区直各单位在每年末对本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并填制狮子山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处置审批表交会计核算中心调整帐务,同时调整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卡片台帐和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确保账实、账账相符;确定具体人员承担固定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