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舒婷散文创作论.pdf

格式:pdf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舒婷散文创作论.pdf

上传人:799474576 2015/1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舒婷散文创作论.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摘要
中国新诗史上,“朦胧诗人”舒婷,不可略过。在散文创作中,她继续延续辉煌,凭
借《真水无香》获得“2007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予的“2007 年度散文家称号”。但得奖
后,却让大多数人感到惊讶,由此产生疑问。诗人转向散文创作?她确实从诗歌文体转向
了散文文体,本文从转向的原因入手,立足于文本本体,对其散文做一次全面的研究。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舒婷散文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和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方法做
一个描述。
第一章笔者从时代背景因素和个人因素探寻舒婷转向的原因。“朦胧诗”的批判使舒
婷与诗歌的关系变得紧张,“第三代”诗人的崛起使她面临创作的压力,开始做出调整。“诗
衰文盛”的创作环境逼迫她转向散文创作。作为女性,对女性妻子母亲多重角儿的承担,
加上童年的阴影,她更愿意选择家庭生活,散文这一自由文体成为她文学与生活心态的折
衷。
第二章主要论述舒婷散文与女性写作之间的关系。舒婷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的散文
凸显女性主体意识,对当代社会男权社会有着清醒认识。她始终不承认是女权主义者,但
她批判男性中心思维和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同时她又是一个极为自省的作家,她对“女
性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其散文在“女性散文”中的独特之处。
舒婷的散文不仅仅只关注女性,她的散文中还散发出一股股强烈的家园情结。从寻根
的失落、异国他乡的思家和固守鼓浪屿三个层面来探讨舒婷散文中的家园意识。鼓浪屿的
固守是舒婷心灵家园的建构,是对圆融的闽南文化的认同,是一次精神扎根。
最后从诗化特征、幽默风格和文体实验三个维度捕捉其散文的艺术追求。舒婷对语言
始终有着自己的追求,散文语言追求陌生化、音乐性,善于意境的营造有着“诗化特征”。
舒婷把幽默中的讽刺与抒情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抒情性幽默”。为追求自由的表达,
进行文体实验,对“跨文体”写作做了尝试。
作为朦胧诗的主将之一,把散文创作作为重心,对于作家来说可能是一次新的尝试,
但是从文学史的眼光来看,舒婷的转向更能看清楚朦胧诗的意义和散文对于舒婷的意义。
本论文希望通过以上研究,能给予舒婷散文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

关键词:转向;女性主体意识;女性写作;家园情结;艺术追求
I
Abstract
As one of Misty Poetry representatives poet , Shu Ting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In prose writing, she continue to follow the
brilliant virtue ,she won the “Chinese Literature Media Awards ”in 2007,was
granted “the title of essayist”. Yet most people only know that she is a poet,
few people know that she wrote prose. Did she start to turn prose writing? I believe
most people feel surprised. I will study the steering , based on the body of the
text, expect to do prehensive study of its prose.
In the introductory part, i will summarize Research Overview of Shuting’s
prose and make a description of the purpose, meaning and methods of this study.
The first chapter, i will explore reasons why Shu Ting turn to writing prose
from external factors and personal factors. Shuting was consumed talent during
the "Misty Poetry" controversy . When the rising of the poet"The third generation",
she faces the pressure of creation of pomes , began to make adjustments. When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