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读“罩、灼、降、皎”4个生字;2、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体会竹林和松树不同的美。教学重点读课文,感受语言;找出表示时间或季节推移的词句,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教学难点在自主阅读中体会竹林的美。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快乐联想,导入新课1、师:老师知道咱们这个班的孩子思维特别活跃,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快乐联想的游戏:看到下面的词,你会联想到哪种植物?(课件出示词语)(1)郁郁葱葱、翠竹万竿、高挺秀丽、茂林修竹(竹子)(2)松涛阵阵、松鹤延年、迎风傲雪、英勇无畏(松树)2、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竹林和松树的文章第20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画出课文的生字。2、学习生字。(1)师激趣导语:你们认真倾听的专注神情令老师欣喜。老师读得怎样?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读。zhàozhuójiàngjiǎonǐlìpéngqiáocuìwěitū罩灼降皎拟例蓬憔悴萎秃(3)指名读,教师正音。(4)指导易读错的字音。“罩、灼”是翘舌音;“拟”读“nǐ”,不读“yǐ”;“降”是一个多音字,本课读“jiànɡ”,另外一个读音是“xiánɡ”,如“投降、降服”。(5)多种形式读记生字。领读、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三、合作探究,学习《竹林》(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就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收获真不小,真了不起。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朗读《竹林》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竹林的?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2、讨论交流,教师板书:早晨、中午、晚上(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1、课文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三幅竹林的美景图,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描写了竹林中的哪些景物?画出有关的语句。(1)指名学生回答。(2)组织学生讨论是否找得正确,并说说理由。(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教师板书:雾纱笼罩、小鸟欢叫,遮挡阳光、玩游戏,皎洁月光、竹林沉睡)(4)抓住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作者描写了竹林中的雾、露珠、小鸟、阳光、月亮、风等,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突出了竹林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特点,说明作者观察事物非常仔细。)(三)朗读课文,体会美感1、你喜欢什么时候的竹林?能读得使大家都喜欢吗?指多名学生朗读,并进行评议,看是否读出了喜欢的感觉。2、分小组按早、中、晚三部分练习合作朗读。小组成员一人读一段,然后领读、齐读。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看看哪组读得美。(四)、争当小画家,画竹林图1、同学们,竹林真美呀!你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吗?请你根据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把你喜欢的竹林美景画下来。可以同桌合作画。2、学生画画,师巡视指导。3、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介绍,师生共同评论。4、(课件)出示竹林美景让学生欣赏。(五)、课堂总结,渗透写法《竹林》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一天中竹林景色的变化,突出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