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红旗颂(片段)》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旗颂(片段)》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9/4/19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旗颂(片段)》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聆听课)一、教材分析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作于1965年春,乐曲描写了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雄伟庄严的情景。《红旗颂》是作曲家吕其明在心中孕育了十多年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有引子、第一部分(主题)、连接段落、第二部分(中间部分)、第三部分(主题再现部分)和尾声组成。二、教学目标感受交响乐《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会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理解作品内涵。(二)教学难点体会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过渡语: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赞美五星红旗为题材的音乐作品《红旗颂》。(二):这首作品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吕其明在1965年春创作的一首交响乐曲,乐曲结构为带再现的三部曲结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只欣赏乐曲的一部分。:大家首先来听一听乐曲的引子和第一部分,感受这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学生认真地欣赏乐曲。答案:气势宏伟,情绪激昂,振奋人心,宽广的、辉煌的、深情的、赞颂的。过渡语:雄壮宏伟的引子,经圆号反复之后,弓弦乐器演奏了歌颂红旗的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的伴奏下,给人以光辉热烈和庄严的深切感受,人们被音乐带到幸福激荡的回忆之中,仿佛又看到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天安门广场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激动情景。乐曲的第一部分由弦乐队奏出《红旗颂》主题,这一主题在钢琴和木管乐器的伴奏下,显得格外清澈明丽。连接部,深情如歌的旋律,传达了人民对红旗至深的情怀。(1)过渡语:号角声响起来了,颂歌主题变成了铿锵有力的进行曲,音乐富于动力。音乐的第二部分情绪是坚定的、豪迈的、激昂的,大家来听一听你们在这段音乐中联想到了一些怎样的场景呢?(2)学生听音乐第二部分,反馈:战争的场面、中国人民英勇战斗的场面、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拼搏,为国争光等。(3)看战斗的视频过渡语:连续的三连音,使节奏富于动力,节奏紧缩,速度加快,歌颂的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使人们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昂首阔步地奋勇向前,这进行曲的节奏正是我们时代前进的步伐。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大家感受一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英雄们浴血奋战,那感天动地的场面。播放《红旗颂》纪录片战斗视频。:音乐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合奏主题,音乐更加宽广雄壮、热情奔放。下面让我们聆听一遍,大家再来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红旗颂》再现视频(三)介绍作者过渡语:这首音乐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吕其明,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11岁参加新四军文工团,曾得到老一辈音乐家的精心指点。解放后任上海电影乐团团长,从事音乐创造,先后为《铁道游击队》、《南昌起义》等三十多部电影作曲,其中有不少插曲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谁不说俺家乡好》一直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流传至今,久唱不衰。此外,还创作了十多首大中型器乐曲,《红旗颂》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1965年。(四)教师小结无论何时何地,相信《红旗颂》的声音一响起,就会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