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行走客地-穿越年的迁徙.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行走客地-穿越年的迁徙.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4/2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行走客地-穿越年的迁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行走客地:穿越千年的迁徙独特的方言和文化民俗,使客家容易被外界误认为是个“少数民族”。其实,客家是正宗汉族的一个分支族群。自西晋永嘉之乱起,中原的汉民族为避战乱和饥荒大举南迁,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经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最终形成了独特且稳定的客家民系。无论走到哪里,南迁的客家人都落地生根,并恪守着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保留着古代汉民族的特点,素有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赣南、闽西、粤东因此成为全国三大客家人聚焦地,其中被称作“客家四州”的赣州、汀州、梅州和惠州,更有如几枝历经岁月沧桑而不凋的客家文化奇葩。中国客家千年迁徙的足迹,虽早已模糊在历史深处,可走进那些俨然成为客家文化旅游核心地的客地,依然能打捞到客家先民筚路褴缕、跋山涉水的传奇……赣南,客家“摇篮”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赣南的纯客属县很多,客家人占总人口数95%以上。赣南散落着不少客家古村,白鹭古村和三僚村是最具特色的两个。在赣州东汽车站搭上开往赣县白鹭古村的直达班车,两个小时后,我们便来到了江南保存最好的客家古村落。村中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较有特色的是被称为“山沟里的大观园”恢烈公祠和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女士命名的女士祠“王太夫人祠”等。除了古建筑,白鹭古村还难得的保留了不少独特客家民俗,这里每年农历正月都会有“唱大戏”、“迎彩灯”、“抢打轿”、“踩高跷”、“扮神会”、“火烧瓦塔”等民俗活动。客家堪舆文化是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而传人赣南的,早听说客家人重视风水,赣南的风水术更是大名鼎鼎,北京十三陵中定陵的选址设计者廖均卿便是赣南人。兴国梅窖镇的三僚村更是被海外客家人视作“堪舆文化的发祥地”,有“中国风水地理文化第一村”和“客家堪舆文化圣地”之誉。三僚也是个千年古村,有几十座祠堂和堪称风水佳作的几百座古墓。登上村后山头远眺,便能感受到三僚的神秘――村子形如浑然天成的太极图。客家围屋是中国民居五大特色之一,赣南的方围更是被学术界视为客家文化的“活化石”。赣南地区尚存客家围屋600余座,主要分布在“三南”(定南、全南、龙南)等地。我们选择了围屋最为集中的龙南,这里有以高耸坚固而著称的燕翼围、以规模宏大而驰名的关西新围、独特的半园造型的乌石围、按八卦地形建造的栗园围等,花一天时间便领略了客家围屋的精华与风采。一出龙南汽车站,我们便坐上公交车直奔关西新围。赣南方围被学术界视为客家文化的“活化石”,而关西新围堪称客家方围中的经典,被誉为“东方古罗马城堡”。围内整体结构像一个巨大的“回”字,是客家民居中“九栋十八厅”的典范。新围里的村民已搬迁出去了,给人感觉更像个规模宏大的影视城。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我们从新围的西门出来后,左转几十米便到了关西老围。老围虽已破败,但徐氏宗祠的绘画、雕刻可圈可点,比新围更有烟火气息。固若金汤的燕翼围很朴实,没有什么雕饰,但跨入围门,便能感受到围屋所特有的那种封闭与安全感。乌石围的建筑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围内有许多雕琢精美的装饰物,围外对称挖出一个与围屋面积相仿的半圆形水池,合风水阴阳两极之意。栗园围是客家围屋中面积最大的围屋,共有东、西、南、北四道围门,像是一个被围墙围住了的颇具规模的小城市。西方城堡让人联想到童话,那像栗园围这样的东方城堡则让人沉醉在田园生活中。栗园围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一个八卦围,围内房屋以正厅为中心向后及左右两边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