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香港回归二十年融大事记.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香港回归二十年融大事记.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9/4/2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香港回归二十年融大事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香港回归二十年金融大事记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由泰国开始,之后逐步蔓延至邻近亚洲国家及地区。当年10月,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在横扫东盟诸国之后,将目光投向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他们认为其维持成本高昂,新成立的香港特区政府必定无法坚守。他们先是大量卖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再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面对国际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中央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对冲基金多次进攻都未能撼动港元,但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则在多次冲击下遭受重创。 1998年8月,国际炒家再次炒卖港元,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向香港政府抛售,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造成恒生指数急速下滑至6544点,比1997年高峰期跌去61%。这次香港政府财政官员采用灵活手法,没有大幅加息,而是大量动用外储的美元承接港元沽盘,从而成功地稳定港元汇率。香港政府更于8月15日宣布动用近1200亿港元外汇储备于股市及期指市场入市,大量购入恒指蓝筹股,把恒生指数抬高到7800�c以上,最终迫使国际炒家损手而退。经此一役,香港终于顶住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其动用大量外汇储备购入港股,一度占港股7%的市值,1999年11月政府将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经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香港经济元气大伤:%,这是香港自1961年有GDP统计以来第一次录得年度负增长;%,楼价大跌约三分之二;与此同时,财政收支连年大额赤字,物价下跌引发持续68个月的通缩。开办人民币业务为了帮助香港渡过难关,中央政府在2003年中连续推出CEPA、自由行等项措施,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办人民币业务。2003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同意为在香港办理存款、兑换、汇款及银行卡4类个人人民币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安排,并于2003年年底委任中银香港有限公司为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其后人民币业务分三阶段推出:第一阶段于2004年1月18日推出,香港商铺及自动柜员机开始接受内地银行发行的扣账卡及信用卡;第二阶段于2004年2月25日推出,香港银行可为客户提供存款、兑换及汇款服务;第三阶段于2004年4月底推出,香港银行可为客户发行人民币扣账卡及信用卡,供其在内地使用。当年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从当年2月份的不足9亿港元,增加到年底的121亿港元。此后,香港人民币业务经历了缓慢发展的过程,直到2009年底,人民币存款总额也只有600多亿元。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迈开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2010年6月,内地有关部门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至20个省市,此后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银行人民币存款迅速攀升,当年7月就越过1000亿元大关,年底更突破3000亿元,2014年底超过1万亿元大关,香港人民币结算量占境外人民币结算总量的七成以上。内地金融机构来港上市在香港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同时,内地金融机构开启了赴香港上市的步伐。第一阶段是国有商业银行纷纷踏足香港资本市场。2005年6月,交通银行成为首家来港上市的内地银行,集资金额168亿港元。随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纷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