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早期无政府主义潮.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早期无政府主义潮.doc

上传人:rita291961 2019/4/2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早期无政府主义潮.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早期无政府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蒲鲁东、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等。20世纪初年,无政府主义被当作一种社会主义从西欧和日本两条途径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无政府主义之所以在20世纪初年传入中国,并非偶然,而是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政治上来说,20世纪初年,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清政府反动统治的极端腐朽和黑暗,人民生活陷入绝境,使一部分激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由于对今日国家社会的绝望而产生仇视一切国家和政府,由于对专制主义的极端仇恨而产生憎恶一切权威和纪律的情绪。而无政府主义对反动国家机器的无情揭露,无疑是对官僚统治者的有力抨击,自然博得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的同情;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个人无政府主义所主张的个人绝对自由又极大地迎合了中国人民急于摆脱封建专制主义束缚的心理。因此,他们在寻求中国的出路的过程中,就很容易接近或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正如日本无政府主义者幸德秋水所说:无政府主义的盛行由于人们对今日国家社会的绝望,专制政府是无政府主义之制造厂。其次,从阶级基础来说,无政府主义是濒临破产的小生产者发出的绝望呼叫,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失常的心理状态。近代中国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阶级基础。中国是一个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但是进入近代以来,小生产者的处境发生了变化,沉重的封建剥削,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兴起,使小生产者日趋破产。他们为生活所逼,不得不离乡背井,四处流浪,这就形成了一个由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数目庞大的游民阶层和会党组织,这些游民、会党的涌现,为无政府主义的传入提供了阶级基础。而他们的反抗斗争,又诱导中国的早期无政府主义者在游民和会党中寻找自己的知音。中国早期无政府主义传播者张继、刘光汉都曾直言不讳地认为会党的存在,是中国实行无政府共产主义的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在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和“兴学育才”诏令下,出现了一批不同于封建文人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有着改变现状的愿望,具有较新的知识和眼光,善于吸取西方各种新思想来武装自己,但是理论肤浅,对社会主义各流派的界限还难以划清,而一时又为愤激之情所笼罩,因而很容易为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无政府主义所蒙骗,将无政府主义奉为救国真理加以接受和宣传。第三,从国际条件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势力,把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引向了歧途。作为对工人运动中这个机会主义倾向的一种反动,无政府主义又开始抬头。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分子忘记了东方,没有把向东方人民传播社会主义的任务列入日程,这就为无政府主义在东方的蔓延提供了方便,并使无政府主义能够打着“革命”的旗号,以批判温和主义的激烈面貌迷惑了东方的一部分人士。20世纪初,中国的大批留学生到了日本,日本也就成了中国知识分子观察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场所。第四,还应该指出的是,作为意识形态,无政府主义反对一切国家、一切政府、一切权力和权威,鼓吹个人绝对自由,幻想建立无政府社会,这种思想还在中国找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作为依托。这些传统思想有老庄的虚无主义,儒家的大同思想,佛学的出世思想和古代刺客侠士之风等等。无政府主义与中国古代各种思想相糅合,这是中国无政府主义的一大特色。(二)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以前,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