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读史札记.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史札记.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5/1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史札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史札记
张福勋
(一)
北齐第一代皇帝神武皇帝高欢
确为包头市固阳县人
近读南宋人洪迈《容斋随笔》,其第一卷有关于《敕勒歌》的记载。
此则记载,其内容,主要是辨驳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文集中,有关《敕勒歌》的说法。
黄氏在《书韦深道诸帖》中说:胡儿斛律光为斛律金之子。斛律金“以重兵困敕勒川”,召斛律光“作歌以排闷。”
洪迈引《古乐府》有《敕勒歌》,以为是(北)齐高欢(笔者按,时任东魏丞相)攻玉壁(笔者按,玉壁,史书又写玉璧,在陕西省稷山县南。北魏东道行台——由军事关系设的中央机关——王思政筑,因自镇之。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而败,恚愤疾发,使斛律金(笔者按,时任肆州即今山西忻县一带的刺史。跟随高欢攻城)唱《敕勒》,高欢自和之云云。
洪迈认为, 黄庭坚征用史事有误:不是斛律金兵困敕勒川(按,敕勒部,其先为匈奴,主要活动于漠南阴山一带的广阔草原、平原一带。“川”即“原”),而是高欢攻玉壁失败;第二,也不是斛律金让其子斛律光唱《敕勒》歌,而是高欢让斛律金唱《敕勒》。
我查阅了清朝光绪癸卯年即公元1903年,由五州同文(书)局石刻线装本的《北齐书》(隋朝李百药撰著),又参阅了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以及南宋袁枢编纂的《通鉴纪事本末》等史籍,将这段史事辨证如下:
《北齐书·帝纪》以两卷(第一、第二)篇幅记高祖神武皇帝(按,高欢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兴和五年,即公元543年,崩于晋阳,时年52。追崇为献武帝,庙号太祖;后又改谥神武皇帝,庙号高祖)高欢事。
高欢曾祖父高湖仕魏为右将军,生四子,第三子高谧仕魏至侍御史,因犯法被徙居怀朔镇(按,即今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我曾去做过实地考察,旧时城池圐圙遗址尚存),谧生树(按即高欢父)。欢父“性通率,不事家业”。其居南数有赤光紫气之异,邻人以为怪,劝其徙居以避之。树曰:“安知非吉?居之自若”。后生高欢,欢母韩氏死,遂养于其姊家。高欢一生征战,屡建奇功,曾为东魏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后灭东魏称帝,为北齐。
高欢从其曾祖父算起,累四代皆居怀朔,而且其父很看重这块地方的“吉”气,后来果真从这块风水宝地上产生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深沉有大度”的皇帝。虽然其四世以前的祖籍为渤海蓚(蓚同蓨,同蓧,读作tiáo。古地名,在今河北省景县一带)人,然而论其出生及成长以及上推四世而论断,可以权度累粟地说,高欢确确实实就是包头市固阳县怀朔镇人。
(二)
高欢其人
史书记载,高欢其人,“长头高颧,齿白如玉”“目有精光”,确系“长有人杰表”。
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累世北边,故****其俗,遂同鲜卑”。鲜卑族,是为东胡的一支。汉初居于辽东,后汉时移于匈奴故地。晋初分为数个部落,其中以慕容、拓跋二氏为最著。拓跋氏后建国号魏,是为北朝,后又分为西魏、东魏。隋、唐以后,逐渐与中原民族融合。高欢虽为汉人,但因长期生活于鲜卑的环境中,耳濡目染,使其****俗多同于鲜卑。
高欢不仅长相雄伟,而且“深沉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杰所宗”。40岁的时候,以为魏都洛阳
久经丧乱,王气衰尽,而朝廷又“惧乱不治”,于是与众豪杰共谋大业,“乃有澄清天下之志”。其性格“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都督中外诸军事“独运怀抱”,“法令严肃”,“机权之际,变化若神”。人不仅有大志向,也有大能力,大气魄。很深沉,很有计谋。四方征战,临敌制胜,颇得官兵信任。又“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