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计算机应用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典型案例立足行业发展需要改革学校课程体系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立足行业发展需要改革学校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校本教材开发典型案例【摘要】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区的行业对人才规格要求存在相当大差异,因而各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发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关键词】职业教育校本教材课程体系在全国各地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各省的职业教育创新行动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主体”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及其课程结构体系上,其重要特征就是专业课程标准及其教材,这也是“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中非常关键又具一定难度的工作。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完成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工作或学习任务”;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就是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内容,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通过学生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来实施教育教学过程,最终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一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正是陶行知先生的“先做后学、在做中学”。一、项目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实施背景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项目课程的统编教材也对此有了一些反映。比如,现在中等职校所用改版(高教版第二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动画设计——Flash8》、《可视化编程应用——VisualBasic》(第二版)等教材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训内容,而有些出版社则将原有章节改为项目一、二、三等,总之在结构体系和内容均未多大改变,其主体仍旧是高深、繁琐、陈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引入到教学中来,以学生能胜任的工作任务为核心单元形成学习项目或模块,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纵向逻辑结构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构建项目课程。因此,对于中等职校而言,目前各类出版社的统编教材尚称不上是课程改革教材,同时各地区的行业对人才规格要求存在相当大差异,一本教材统天下的情况将已成为过去,因而各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发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二、,确定专业的岗位群,制定课程方案。根据国家的职业分类标准,在不同企业广泛开展某特定职业(或工种)或职业群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能力的调查,制定该职业(或工种)或职业群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包括通用或一般的职业知识和能力、特定或专门职业知识和能力、拓展或发展的职业知识和能力三个层面,为制定人才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调整并确立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整体改革方案,必须从社会对人才规格特点与需求出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地处理好适用性与针对性的关系、就业竞争能力与发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