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4/23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摘要]南宋学者和政治家崔与之创立的菊坡学派,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文学、思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大多曾经担任史官,对史学具有明确的认识,表现出与宋代义理史学完全不同的求实致用特征,为岭南地区史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关键词]崔与之菊坡学派岭南史学崔与之(1158-1239年),字正子,号菊坡,卒谥清献,广东增城人。他既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在文学、思想领域均有建树的学者,创建了菊坡学派,成为岭南地区主持风会的一代名臣。近20年来,学术界对于以上几方面内容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根据崔与之对史学的认识,以及在淮东、四川居官和岭南赋闲三个时期培养史学人才的事迹,着重考察菊坡学派对南宋岭南史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一崔与之治学虽以诗赋闻名,但对经史之学同样具有良好的素养。他自幼刻苦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崔与之出生不久,遭丧父之痛,无依无靠,只得随母亲投靠外家。他后来记载说:“与之幼孤而贫,居于外邑。”稍长即受萝岗人钟遂和发蒙,俾与其子钟启初同学。钟遂和字克应,仕宦不显,官至宣议郎,被崔与之尊称为克应公、宣议公。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崔与之曾致书钟启初说:“念惟世伯,昔曾卵翼与之,训诲与之,恩同父子。”钟启初字圣德,号玉岩,排行第四,被崔与之一生尊称为四兄。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崔与之在给他作的墓志里说:“予少时,叨承宣议公提携训诲,俾与四兄同学同游,皆在萝岗也。”这段艰苦的生活经历,对崔与之的人生至关重要,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积累,而且培养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后来在治学和为官方面都形成勤勉务实的作风。尽管少年崔与之在岭南发奋学习,然而宋代的岭南地区文化发展仍然相当落后,读书人前途渺茫,缺少进身机遇。崔与之遂毅然告别家乡,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赴南宋都城临安求学。后来弟子李昴英见其在太学时的书稿,曾作跋语说:“吾州去在所四千里,水浮陆驰,大约七十程。士以补试,虽登名。犹未脱韦布也。故稍有事力者,犹劳且费之惮而尼其行,寒士又可知矣。公奋然间关独往,一试预选,随取高第。平生勋业名节,实贤关基之。长短句有‘人世易老’之叹,必期三年成名而归。书所云云,立志已卓然不凡。”他在临安埋头读书,心无旁骛,“既中选,朝夕肄业,足迹未尝至廛市”。绍熙四年(1193年),崔与之中进士乙科,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位由太学及第的人,极大地刺激了家乡学子的求学热情。诚如元人王义山所云:“五羊之广,则为象犀珠玉之广,诗书礼乐之风未敦也。姑以近世言,丞相菊坡由上庠取科第,广之士自是而相励以学。”临安求学的经历,使崔与之接触到许多硕学之儒,积累了丰厚的经史知识和学识素养。明人刘履赞誉“其未仕也,以经史文章,纲常制度,善恶得失明其学”,就是对崔与之的恰当评价。因此,他对于史学具有一定的自觉认识,已经具备人仕之后担任史官的条件。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十一月,朝廷任命崔与之为秘书少监。次年正月,以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十二月,又升任秘书监,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盲。南宋秘书省被称为“著庭”,负有撰修史书之责,故秘书监、少监均为史官。例如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