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六章员工持股计划
第六章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ESOP)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是一种向员工提供股票所有权的机制,由公司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份,并委托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或信托机构进行集中管理,使员工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内部股权形式
ESOP的背景和发展
20世纪50年代,路易斯凯尔索(Louis Kelso)“二元经济学理论”
人们可以付出劳动或付出资本两个方面获得收入。现代市场经济和科学进步使得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少数拥有资本的人能获得大量财富,造成资本的急剧集中和贫富差距迅速扩大,分配严重不公,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生产力发展的隐患。
凯尔索为此提出,建立一种使产权分散化,让员工都能获取生产性资源,实现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制度,这一制度就是ESOP。
ESOP的背景和发展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资本主义”,员工所有制的运动
公司鼓励员工用自己的积蓄或奖金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其目的是为公司提供新的资本来源和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但因为没有理论上的支持和法律上的保障,这次运动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直到30年代,%的员工购买了1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
ESOP的背景和发展
二战后,。
当时的法律禁止员工借款购股,因此几乎没有公司接受和实践凯尔索的思想。为了验证和实施自己的经济思想,,因为当时缺乏常规的筹措资金手段,员工买下企业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大量的个人债券。为此,凯尔索以当时存在的公司“员工受益计划”为掩护,通过了各种法律机构,建立了依靠借贷资本使员工买下雇主企业的程序。
ESOP的背景和发展
1974年, 《退休人员收入保障法》
,最终将ESOP的一些内容反映在这部法律的一些条款中,并且在税收﹑融资上都相应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员工持股计划的内容。
最终在国会获得通过,这就是著名的《退休人员收入保障法》。
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进一步完善员工持股计划法规,并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支持,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员工持股计划的长足发展。
ESOP的背景和发展
ESOP下员工的收入构成:工资、股票期权和红利,新兴产业就可以在这种约束激励相容的制度安排下,采取降低工资成本、增加股权及利润分红的办法来达到以下目的:
通过降低工资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调动其生产积极性与创造力,只要股权与红利收入的增加足以补偿工资的下降,并能导致总收入的增加;
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而且可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防止知识外溢的目的(美国法律规定,雇员持股开始的7年内,雇员不得提取和转让自己拥有的股份。
ESOP的背景和发展
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后,在硅谷出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
以知识要素为驱动力的新经济,一方面,知识是需要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才能获得的;另一方面知识又是具有外溢性的,为了稳定那些掌握了知识的企业职工,防止知识的外溢,仅仅给职工工资报酬是不够的。因此,一些高科技企业普遍采用了职工持股计划,它给予的对象主要是公司CEO或掌握核心知识的职工。
ESOP的背景和发展
1984年和1986年的《税制改革法》、1996年的《小企业就业保护法》和1997年的《赋税人信任法》。
金融机构因发放ESOP贷款获得利息收入的50%可免收联邦所得税(对1996年以后不再享受这项政策);
ESOP基金会分得用于归还贷款的股份收入可以减免税收;
参加ESOP的职工,在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得到的股份收益,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非公开公司的股东把股票卖给职工持股会,并使职工持股计划拥有30%以上的股份,且将因出售这部分股份而获得的收益用于国内再投资,政府缓征其在出售股份时的资产收益。
ESOP的背景和发展
特拉华州反收购法(1988)
该法案规定,除非收购方在交易中购买了目标公司85%的股份,否则收购交易发生后3年内不准变卖资产。
该法案通过后,ESOP越来越多的适用于反收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