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定.docx

格式:docx   大小:3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定.docx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4/24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顾茅庐--教学反思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顾茅庐》教学反思学校校内示范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三顾茅庐》。从开始的选择教材,到钻研教材、确定方案、上课,整个过程下来,感受很多。一、教材解读。《三顾茅庐》是根据罗贯中的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的内容改编而成。课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三顾茅庐”现在已经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演变为一个成语。顾:拜访;茅庐,草房。三国时代的诸葛亮起初隐居在隆中的茅庐里,刘备为了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茅庐去拜访,前两次都不遇而返,第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因此,这一成语有诚心诚意邀请人家的意思。本文以“三顾茅庐”为题,侧重于历史事实,写的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事情,诸葛亮在他的著名文章《出师表》中,曾经写道这一事件:“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意思是先帝刘备不因为我地位低微,才识粗浅,不惜屈尊,亲自前来拜访,前后竟有三次之多。既表明刘备尊重人才,又表明自己现在为什么竭忠尽智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的原因。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事情发展情形为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略写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没有见着。这一部分简要交代事情:两次拜访,都未见着。同时必须重视的是刘备拜访的态度和目的:诚心诚意,辅助自己。这一部分也为第三次拜访定下基调。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叙写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层次分明地展开:先写出发之前。突出了关羽、张飞和刘备的不同态度,显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为下文具体描写作了铺垫。其次写见面之前。隆中的优美自然景色映衬了诸葛亮的高雅不俗;接着写刘备在半里多远处“下马步行”,适值诸葛亮午睡未醒更不敢惊动,继而是阶下等候满含恭敬,最后才堂见面,这儿环环连接,突出了刘备的求贤谦恭之态。再写见面以后。诸葛亮分析形势,提出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既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又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佩服和赏识。从出发前写道见面前最后写见面后,眉目清晰,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让读者有耳闻目见之感。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叙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亲密之情和敬重之意,反映了刘备贤才的正确认识好真诚态度。这一部分其实不是“三顾茅庐”的直接体现,却是带来的良好效应,所以不宜详写,略作点染就顺势收篇了。课文在表达上有如下特色。第一,人物刻画,个性鲜明。作者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比如张飞的“嚷”,用麻绳捆来的话,其鲁莽急躁之态如在眼前;而刘备的下马步行、耐心等待、“快步”拜见,又体现了他的求贤心切、访才心切的性格特点;诸葛亮形势分析、提出策略,虽然没有详写,但读者自可从刘备的反应中认识到他的雄才大略,超越一般。第二,详略安排,合理适度。本文标题“三顾茅庐”,但对于刘备先后三次拜访诸葛亮,并未平均用力,而是略点一、二次,详写第三次,这就突出重点,由第三次可以推想第一、二次,否则,就会轻重不分,势必累赘了,这表现出作者运笔有方,安排巧妙。第三,运用比喻,传情达意。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手法来传情达意,如隆中山冈的卧龙之喻暗示诸葛亮的志向才干;拨云见天之喻映衬诸葛亮的洞察形势,策略非凡;鱼水之喻更是突出了刘备的欣喜和诸葛亮的作用……二、精彩句段“他们来到隆中……同诸葛亮见面。”这一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过程,值得仔细揣摩理解:第一、二句,暗示贤人的才略品格。文章写描写刘备来到隆中所见到的景色,这些景色与隐居其中的诸葛亮的品格多么谐调啊。因为诸葛亮为人刚毅,执法严明,敢于抗争,从不苟且,正直无私,正好与山冈、松柏、清流、翠竹相媲美;尤其是将山冈的蜿蜒起伏比喻为宛如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又和“卧龙先生”扣合,暗示了诸葛亮的非凡才略。第三至八句,详写刘备拜见过程,又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三至七句写刘备求才心诚。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如果对诸葛亮不敬重、不心诚,就不能做到。到了诸葛亮家,刘备是轻轻敲门,表现了敬重人才,讲究礼节。适值诸葛亮午睡,刘备轻轻走进去,耐心等候,不去惊醒先生,这更是心诚的表现。第八句写刘备求财心切。前面已写到刘备对先生的耐心等候,尽管时间很长,仍然不改初衷,诚心可鉴,末了一句却写刘备一旦发现先生醒来,立即“快步走进草堂”,一慢一快对比鲜明,表现了刘备求才是何等心切!三、教学回顾。巧妙导入知出处师:同学们,做好上课准备了吗?上课 师生问好师:同学们,听我们张老师说,我们班的孩子都喜欢和书做朋友,读书多的人就是自信,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看读过这本书吗?生:读过师:这是一本章回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里面有很多经典的故事,你知道哪些?生:我知道有三顾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