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4/2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螃螀薁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古环境特征羆芆羆晚古生代时限距今410—250Ma,延续时间160Ma。包括泥盆纪(410--354)、石炭纪(354--295)和二叠纪(295-250)。螄衿芅晚古生代是一个地史发展的新阶段,全球有机界和无机界均发生很大的变化。虿肆莁在有机界海生无脊椎动物发生了重要变革,陆生植物开始大量繁盛,脊椎动物爬行类开始征服大陆,形成一派生机盎然的局面。泥盆纪是鱼类的全盛时代,又被称为“鱼类时代”。早泥盆世鱼类以无颌类为主,属于低等鱼类,中、晚泥盆世以盾皮鱼类为主,晚泥盆世生物征服大陆,鱼类向两栖类转化。两栖类在石炭纪得到蓬勃发展,并占统治地位,石炭纪晚期原始爬行类出现。早泥盆世晚期至中泥盆世卡是出现根茎叶分化明显的原始松类,晚泥盆世裸蕨类灭绝,乔木状植物占优势,并出现小规模森林,石炭纪陆生植物进一步繁荣,晚石炭世是全球重要的聚煤期。薂芁芀无机界,在中国华夏板块和扬子板块碰撞形成华南板块,全球范围内形成联合古大陆。聿螇肆泥盆纪处于加里东向海西—印支转折的重要时期,大部分地区处于伸展的构造体制。加里东运动之后,扬子上升为陆,因此,在泥盆纪初期,除东南钦—防地区残留海槽和滇东一带见到陆相泥盆系与志留系连续沉积外,华南其他地区均为遭受剥蚀的古陆或山地。早泥盆世主要限于滇黔桂海,以碎屑岩及泥灰质沉积为主;晚期开始出现南丹型和象州型岩相分异。中晚泥盆世由于地势平缓,海侵范围扩大,岩相分异加剧。滇黔桂地区以南丹型和象州型为主,湘粤地区为超覆区,上统上部锡矿山组下部为灰岩、泥灰岩及泥质岩为主,含著名的“宁乡式”鲕状赤铁矿,锡矿山上部以砂岩、粉砂岩为主,反映泥盆纪末期形成的海退沉积。湘赣交界、鄂西以海陆交互碎屑岩沉积为主,内夹灰岩、泥质灰岩和泥灰岩。闽中为山前断陷盆地的磨拉石粗碎屑沉积,下扬子地区:五通组以近海河湖相沉积为主,夹海相层(小腕足化石)代表潮湿气候条件下的近海河湖盆地沉积。华北板块为发现泥盆系沉积,因此可推断华北板块在泥盆系处于剥蚀古陆。蚃荿蚆石炭纪古地理面貌是泥盆纪的继续和发展,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极地大冰盖几乎覆盖整个冈瓦纳大陆,随着极地冰盖的增长消融变化,海平面升降频繁。早泥盆世早期南华海盆范围与泥盆纪相似,为典型的陆表海,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珊瑚、腕足类、层孔虫等底栖生物发育。湘赣交境至广东陆峰一带为滨海碎屑沉积,更东的赣东和闽浙一带为陆相沉积。早石碳世晚期海侵范围扩大,造成地层超覆。南华还内主要为碳酸盐沉积,生物以大型长身贝类和少量浮游的菊石为特征。台间海槽仍然存在。下样子地区,下部为滨浅海砂岩,中部为灰岩上部为白云岩,总厚度仅数十米。晚石炭世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浙西、闽西和中扬子地区均被海水所覆,岩相相对稳定,均为碳酸盐沉积,一般厚度200—400米。华北板块主要发育上石炭统,本溪组为滨海沼泽至浅海环境的产物,太原组内分为三段,每段底部均以粗碎屑沉积开始,发育大型板状、槽状或楔状交错层理,局部发育朗成交错层理,为平原三角洲沉积相组合,中部变细,出现页岩及煤层,上部为灰岩,含海相底栖生物,旋回现象身份清楚,反映陆相和海相交替出现的环境。晚石炭世晚期华北南部海侵范围更加广泛,在皖北、豫南及鄂尔多斯一带均有明显的超覆。薈芃肃二叠纪是古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