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红军长征的原因.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红军长征的原因.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4/25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军长征的原因.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伟大意义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迅速发展到约10万人,并开辟了10余块苏区。对此,国民党当局异常恐惧。国民党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蒋介石急于8月下旬令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在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绥靖"会议,确定了以军事为主,党务、政务密切配合,分别"围剿"各苏区红军的总方针。10月,蒋介石在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基本取得胜利后,即迅速抽调兵力,组织对苏区的大规模"围剿",企图在3-6个月内消灭红军,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     面对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中央苏区军民主动退却,将敌诱进苏区内,集中兵力适时反攻,各个歼敌于运动之中,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蒋介石的四次失败促使他改变围剿战略。   1933年初,在日军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1933年五月,亲自组织和指挥对各苏区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五次"围剿",并决定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同时对苏区实行经济、交通封锁,企图逐步压缩并摧毁苏区。 面对国民党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和重兵进攻,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秦邦宪)等却认为,这次反"围剿"战争是争取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阶级决战。在军事战略上,拒绝和排斥红军历次反"围剿"的正确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继续实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指导,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保守苏区每一寸土地。这时,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直接掌握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因而,在国民党军"围剿"前夕,未及时有效地组织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准备。    此次反"围剿",持续1年之久,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为保卫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给予国民党军大量杀伤。但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长征。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从1934年10月起,中国工农红军三支主力部队先后被迫离开原有的革命根据的,实行战略大转移,进行长达两年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央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根据地之前,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进行了一些准备工作。1934年5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鉴于广昌失守后,国民党军队日渐逼进中央各民根据的腹地,红军内线作战已十分困难等情况,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的,实行战略转移。随即将这一决定请共产国际批准。不久,共产国际复电同意。夏季,为准备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有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三人团”,负责筹划,政治上有博古负责,军事上里的做主,周恩来督促军事计划的事实。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在军事上也作了一定的准备。1934年7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命令,红旗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共七千余人,在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地率领下,由江西瑞金出发东晋,12日到大连城以北,后继进闽中。11月,先遣队北上。1935年1月在通过怀玉山封锁线时,被处于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弹尽粮绝,方志敏在突围中被捕(同年8月在南昌就义),部队大部分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