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墩镇中心小学校本培训特色交流在我校迎接百年校庆,走内涵式发展的今天,为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对学科的整体把握能力,我们在探索实践中形成了校本研修的“四大”机制。第一是专业引领下的校本研修培育机制。也就是以专业理论引领和专家引领的形式,组织专家讲座、报告等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比如这个学期,利用星期三晚上的时间,我们邀请了中国美院的戴雨享教授做了“与泥共舞”的陶艺讲座,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邀请了学军小学的葛格老师做了“用真诚搭建教师与家长交往的桥梁”的讲座,对如何做好班主任有很大的启示。还邀请了杭州市教育局余晓东主任做了《评点科研论文——关于科研论文写作的若干建议》的讲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每周的教研组与备课组活动,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学科专题学习,内容涵盖各年级的学习内容,使教师对学科有整体而清晰的把握。第二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校本研修创新机制。每学年一开学,我们就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以学校为研究中心,关注教学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研究,每位老师都将有一个课题方案,这是作为校本培训的作业,所以我们的校级课题涵盖方方面面,几乎每位老师都能参与,提高了教师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是以成果分享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沟通机制。积极倡导和鼓励教师间的专业切磋、经验共享与合作共长,比如在培训中,我们涉及到了“师徒结对”“伙伴互助”,以及“同课异构”等形式,为教师的相互交流与学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四是以实践反思为特征的校本研修质疑机制。引导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以教学随笔、课例研究和班主任叙事研究等形式开展实践反思,每次的校本培训学载以外,还要求每位老师写出学习后的反思,当然字数没有规定,以每位老师切身体会为准则,同时还要求老师每个学期写好1个案例反思,2个精彩的教学设计、2个教学随笔,1篇评课稿、1篇论文,1个培训总结,这些我们都是作为校本培训的作业,我们都进行检查和打分,对特别好的作品,我们进行刊登。每个学年我们都出版“烛光絮语”论文集,“打开心灵的钥匙”班主任案例集,被选上的老师,我们假期都组织他们外出2—3天的交流活动,作为一种奖励。所以在不断反思、质疑的过程中,更新了教学观念,改善了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除了这四个机制以外,我还想说的是,因为我校比较大,老师有160多个,一个中心下设3所完小,人多面广,所以我们培训只能分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集中培训的时间我们大都放在星期三晚上进行,我们的组织非常到位,领导很重视,只要我们提出要求,领导基本上都能满足。这些对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培训质量起了关键作用。此外,我校的科研室、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分工合作,并责任到人,每个学期开学,我制定好总的培训计划后,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在学校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好组内的培训计划,然后我们检查再开始实施。每次培训,点名就有年级组长和备课组长分头点,每次培训的作业批改就有教研组长批改,材料的收集由备课组长统一收,然后再上交给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整体把关后交到我们科研室,然后进行全校性检查、评选,最后,每位老师把所有的作业统一装订,做好封面,放进学校统一的档案袋中,学校一起保管,我们从组织管理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高效运行。以上这些只是我们简单的做法,对于培训工作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以后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