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校园趣事三记.doc

格式:doc   大小:38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校园趣事三记.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4/25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校园趣事三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莀校园趣事三记螀——兵团二中轶事之一蒅64届中师班邬郏郁蒆在我60多年的人生经历中,人事沧桑,感触良多。但在我记忆的海洋里,不时翻起涟漪的却是在兵团机运处子女学校(兵团二中的前身)那7年多的求学经历。其间诸多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细细回味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这里撷取发生在校园里的几则趣事,与校友共享。螁礼堂探险记芈1957年,学校礼堂“飞机楼”竣工。这座俄式风格的礼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乌鲁木齐,还是为数不多的时髦建筑。“飞机楼”的主体部分是中间的礼堂,是“飞机”的“机舱”部分;主体部分的两侧是两层楼的教室,是“飞机”的“机翼”部分。而我上课的教室就位于左侧的“机翼”二楼上。蒈有一天放学后,我的同班好友郭建民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敢不敢跟我去探险?”看到我疑惑的表情,他指了指走廊天花板上那个一平方米见方的方洞说:“咱们从那里钻进去,练练胆量嘛!敢不敢上?”我点了点头。薆看看四周无人,郭建民和我一先一后顺着方洞旁的梯子一步一步爬向那个黑糊糊的洞口。那洞口像一只怪兽张开的大口,很快就将我俩“吞噬”了。刚进入顶棚里面,四周黑黢黢的,过了一会儿才隐约看到里面是或方或圆、或直或斜的木柱支架,一股潮湿的霉味和土腥味扑面而来。我们寻找空隙,摸索着缓缓前行,就像探险者在黑暗深邃的溶洞里缓慢前行一样。走了没有多久,感到空间越来越小,光线也越来越暗,我们只好把腰弯成虾米状,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向前。“跟上,别离我太远!”“注意,别碰头!”前面的郭建民不时地叮嘱我。不一会儿,我们感到空间更小了,只好手脚并用前行,像两只夜行的猫。膂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浑身疲惫的我们背靠一根木柱休息,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四周阒无声息,安静得仿佛能听见彼此的心跳。羀休息好以后,郭建民提议说:“现在你在前面,我跟在后面,敢不敢?”“行!”于是我在前面开路,郭建民在后面紧跟。突然,我感觉前面的空间变大了,可以直起腰走了。就像森林古猿从爬行进化到猿人直立行走那样,我感到了“进化”的舒适和轻松。就在我迈出右脚的时候,我感到脚尖下的“地面”有点松软,我试探性地用右脚使劲往下踩,脚尖好像陷进了一个小坑里。我急忙对郭建民说:“这里好像不结实,不能向前了!”郭建民说:“再用劲试试,看结实不结实?”说完,他拉着我的一只手,我再次用右脚用力去踩,突然一声不大不小的破裂声传来,紧接着是一种高空坠物撞击地面的声音传来,很是响亮。我本能地收回脚,发现刚才踩的地方出现了一个脸盆般大小的亮洞——我居然把顶棚踩了一个大窟窿!我们这才意识到闯了大祸,惊魂未定地折回头,沿着来路往回走,灰头土脸的我们从天花板上的方洞下到地面,结束了这次有惊无险的探险之旅!芇闯了祸的我们惊魂未定,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惴惴不安地等待着后面发生的一切。还好,一天过去了,没事;一个星期过去了,没事;一个月过去了,没事,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蚅二十多年后,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两次进入兵团二中的“飞机楼”礼堂参加市教委举办的教研活动,坐在观众席上的我无意中抬头,看到礼堂舞台最上方的天花板一侧,有一块脸盆般大小的疤痕,那疤痕格外醒目,虽然上面涂了颜色,但还是那么惹眼,像是一个姑娘那肌肤光滑的脸庞上长着一个黑色的胎记,是那么的不协调,那么的难看!那一定是我们当年“探险”留下的“杰作”!猛然间,一种内疚、悔恨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同时这也让我感到后怕:如果再往前迈出一步,后果不堪设想!薃如今,“飞机楼”礼堂早已拆除,原址建起了高大气派的现代化教学大楼。但礼堂探险的经历,让我终生难忘!蒈板车拉面记羆1958年,“大跃进”的风暴席卷全国。正在上初中的我们也乘着大跃进的“火箭”,高喊着“多快好省”的口号,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民大炼钢铁的热潮中。学校校园里挖出了一个大坑,土平炉的大火正熊熊燃烧,土法炼钢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同学们忙得不亦乐乎。螅那年夏天,班主任冯祥富老师把我和赵立本同学叫到跟前,交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任务:“为了土法炼钢的后勤保障,你俩用板车到八一面粉厂拉面粉,学校食堂快断顿了。”冯老师交代:“早去早回!”每人怀揣两个冷馒头,我们领命而去。螀熟悉地形的人都知道,兵团二中在东门外,八一面粉厂在南郊,相距少说也有十几公里。那时的乌鲁木齐是马路不平,电灯不明,对于两个只有十三、四岁的少年来说,用板车把至少一、二百斤重的面粉拉回学校,这任务不轻啊!但大跃进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口号激励着我们,我们只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膀去面粉厂的路下坡较多。特别是行走在学校通往人民广场的那条长长的大下坡上,我们的板车如同乘风破浪、顺流而下的小船。赵立本让我坐在车上,由他来拉车。我十分惬意,闭上双眼,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马路上的车辆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