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薈土地管理三大制度改革回顾及期待访原张亚莉膀记者:我国三十年改革是从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开始的,从土地集体经营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您正在吉林省任地委书记、省委书记,其间也积极领导了当地土地改革运动。请问都做了哪些工作?螅王先进:回想起来,在我参与领导的改革运动中,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是唯一“不推自广”的运动。袆 1980年,土地承包责任制传到吉林,当时我任通化地委第一书记。有个词叫“穷则思变”。通化地区耕地少,当时群众生活贫苦,对待改革态度很积极,所以土地承包责任制很快搞起来。膁改革推进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集体财产怎么分配?我们就平分了马和农具,把拆成零件分掉的拖拉机重装好,分给技术好的专业户。薈长白山地区林子多、人参多,怎么分?我们和农民研究,实行股权制。队里每人一股,把林子承包出去,赢利之后按股分成。螈包产到户后,农村有了富余劳动力,我们就因势利导,大力发展专业户。以前集体种植果园时,由于很多人不会干或者不好好干,几年都不挂果。承包了以后,第一年就大获丰收,有的专业户赚了上万元。其他人眼红了,认为合同不能算数。这件事报到我这里,我坚持按承包合同办,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这项制度。为了培养技术人才,我又实行了教育制度改革,办了中等职业学校,传授养蜂、养林蛙和缝纫等一些实用技术,为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袆专业户发展的同时,社会上出现了“雇人是不是剥削”的争议。我下去调查,有个卖筐专业户的生意非常好,过来帮忙的十好几个人都跟着富起来了。他是个共产党员,很害怕因此戴上剥削的“帽子”。我鼓励他大胆干,我说你这是带动大家一起致富,社会主义不就是要追求共同富裕吗?这样去想就没有问题了。薂随着包产到户的发展,有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问题。当时我在省里分管农业,提出农业生产管理要“反弹琵琶”。以往是抓生产,不管销售,农民种草莓卖不出去,草莓都烂地里去了。所以要先抓销售渠道,反过来再抓生产。销售—运输—加工—技术—生产,一步步反推,这就叫“反弹琵琶”。芀我还提出发展“庭院经济”。东北家家户户院子大,在院子里种点葡萄等,能改善家里的经济收入,充分利用闲散劳动力。后来调查得知有些庭院经济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10%,有的更多。看来这种方法很实用。薇这都是在包产到户推进过程中,我们陆续解决的问题和作出的探索。这是靠农业发展起来的道路,和南方发展之路不同。我这都是些“土办法”。羅记者:带领群众干了这么多实事,您有什么体会?羃王先进:最大的体会是,共产党干啥事都要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包干到户”就是在群众实践中发现的。有了好典型,加以推广,在推广中逐步完善;如果推广不开,这种做法就有问题,就要重新找典型。为什么包产到户不推自广,拦都拦不住,就是因为它是真理,符合农民切身利益。螈记者:1986年前我国土地管理形势是怎样的?莆王先进:从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土地管理法律和管理机构。城市土地国家所有,用地由政府划拨,谁用谁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用集体管。全国各级政府没有专门土地管理部门。肅随着改革的推进,一些新情况出现了。私营企业发展要用地,农民富裕了要盖房,出现了大量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再一个,农民承包土地后,认为种粮不来钱,开始挖鱼塘、栽果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大面积减少。1984年开始,农村土地由农业部管,城镇土地由建设部管,两家相互协调。肀记者:当时为什么要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蒀王先进: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是大势所趋。1985年,由于两部门分管难以协调,农业部最早给中央打报告,建议成立一个专管土地的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也提出制定土地管理法律。后来,一些专家学者也开始给中央写信,建议成立专门的机构管土地。肅有件事促使中央下了决心。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后,粮食连年丰收,1984年达到最高峰,但在1985年产量突然下滑。1985年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我在题为《防止粮食生产萎缩的几点建议》的发言中谈到,包产到户释放出巨大的生产能力,加上那几年气候条件好,粮食连年丰收。但包产到户以后,政府对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资料企业补贴减少,当时粮价也比较低,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85年,我国净减少耕地1500多万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耕地减少最多的一年。膅耕地问题关系到粮食问题,粮食问题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1986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下发;作为组织保证,决定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6月25日,《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这是我国土地管理战线上三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现代土地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了。人们说:“土地管理的春天来了!”蒁记者:作为国家土地管理局第一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