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陕西省2009年度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参评[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夸张的脸教材分析:《夸张的脸》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十册第七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在上一课《喜怒哀乐》人物表情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深入,加入了人物特征的夸张变化,让学生从人物头部整体性考虑,学习抓住外貌明显的特征,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夸张有趣的人物头像。在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后,我确定了以绘画表现为主线的教学目标,创作一张夸张的脸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物脸部的基本特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发挥、于夸张之中发现美、创造美。学生分析:五年级学生总体来说已有较好的绘画基本功,对单线写生和形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能够用自己的想法,眼光去看待事物。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比较活跃,并能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想象力也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究、去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感受人物夸张和变形的乐趣。教学设计思路:采用谈话激趣、教师演示导入教学,学生直观感受到夸张的表现手法,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在下面的教学环节中,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导思想,在观察分析中自主获取知识:通过知识点击、作品欣赏环节,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观察、分析作品,加深学生对夸张表现方法的认识与掌握,感受夸张的艺术特征;通过来当“小小漫画家”展示环节,再一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通过师生互动环节,为“小小漫画家”的下一步创作“指点迷津”,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掌握绘画的要领;运用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完成“夸张的脸”创作。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有趣地进行夸张的脸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分析、比较作品,初步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运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夸张表现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激励学生大胆、有趣的表现夸张的脸。情感态度:体会夸张的艺术特征:人物风趣、幽默、具有感染力。在绘画创作中感受造型夸张和变形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一张夸张的脸。教学难点:能抓住人物特征,大胆、趣味地表现夸张的脸。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工具及材料等。学生:油画棒、水彩笔、彩色卡纸。评价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价,采用互评、自评、师评的综合评价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国庆节假期里同学们有什么计划与安排?假如所有愿望都实现了!……”赶快拍下学生此刻开心的表情并在黑板上画出来,再请学生来帮忙变一变,学生观察比较:有了什么变化?运用了什么手法?板书课题(1)放松情绪、露出笑容。(2)观察、比较,与老师共同找出运用的表现手法——夸张法。谈话导入,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同时调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二循序渐进自主探究理解夸张点明要点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夸张?小结:夸张是对事物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刻意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方式。板书:扩大、缩小(1)试着说一说自己对“夸张”的理解。(2)明确夸张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