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4/27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莃《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螂(赵琳捷)蝿作者生平及学术旨趣薄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也是现代文化比较研究的先驱人物。1864年降生于艾尔福特,不久便举家迁往柏林。高中毕业以后,他就读于海德堡大学法律系。在那里,他几乎加入了所有少爷学生的胡闹,喝得多,玩得多,学得少,并在决斗场上好勇斗狠。服一年兵役以后,他再续学业,1889年在哥廷根完成了论及中世纪贸易交往的博士论文;再过两年,他又呈交了论述罗马地权史若干问题的大学教授资格论文。藉此他正式获得了谋取大学职位的资格,随后他在柏林就任法律讲师。1898年,正当韦伯大学生涯刚刚开始结出硕果之时,他遭受了一次精神崩溃,暂时中断学术研究。实际上,自此后,韦伯已变成了精神紧张症、忧郁症患者。造成他分裂人格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双亲在道德观念及性格上的巨大差异。韦伯父亲是个贪图世俗利益、善于经营谋划之人,而其母亲信念执着、仁慈高尚并热衷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从外表上看,韦伯像他冷静务实的父亲,但内心却受母亲道德的支配。这两种人格的激烈斗争,加之父亲的突然病故,造成韦伯人格的内在紧张。韦伯阐述的一系列学术主题,如目的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责任伦理与意图伦理,文明进化的开明观点与文化演进的悲观主义等,不仅反映了他内在精神的两个极端,更激活了韦伯人格中现实与理想,享乐与禁欲等之间的对抗。1898年后的六七年内,韦伯无法入眠,不能专心于学术研究,便以旅行自慰。1904年,他离家远行来到美国。这片新大陆使韦伯获益匪浅,并为美国大都市生活节奏以及那里特有的民主和宪法精神所吸引。自美国归来以后,韦伯重操旧业,很快完成了关于方法和新教伦理的论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两年,他专心写作,成果甚丰,这些研究论文后来结集为《经济与社会》。战争结束后,韦伯进入政界,加入了新成立的德国民主党。尽管他期待并深信自己将成为党的候选人,然而选举会议淘汰了他。这种结果令韦伯沮丧,甚至对他来说是一种反讽。这位在理论层次上对权力结构如此精明的人,一旦进入权力的实际时,便变得有些幼稚了。他独立而倔强的心性不能使他屈就于党派政治的蝇营狗苟之中,甚至使他不能恪守党的路线。这样看来,他的落选未必不是一件好事。1920年春末,韦伯染肺炎而死,享年56岁。从学术渊源上说,韦伯与现代德国的历史主义(狄尔泰)、新康德主义(李凯尔特、齐美尔)以及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这几大思潮都有关系。毫无疑问,韦伯的思想极具原创性,但他对前辈大师十分钦慕,他指出,一切有关现代社会的理论必须正视马克思的成就。韦伯曾对自己的一位学生说:“判断一个当代学者,首先是当代哲学家,是否诚实,只要看他对待尼采和马克思的态度就够了。凡是不承认没有这两个人所作的贡献就没有他们自己的大部分成就的人,都是在自欺欺人。我们在其中从事学术活动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马克思和尼采创造的。”(科塞:《社会学思想名家》中译本,第274页)韦伯一生的著述卷帙浩繁,涉及社会学方法论、政治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等多种领域。韦伯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思想,与19世纪的社会学思潮有密切关联,他对实证主义和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观主义都有所批判借鉴。韦伯认为,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深入到个体的主观理智之中去把握社会行动的动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