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762357237 2019/4/2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教学反思《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框题,我当时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教学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高考常考察什么?怎么样通过我的讲解把重难点很简单明了的突破,并通过练****让学生能够明白这一框体的试题主要考察的是哪些内容,问题一般会如何设计。所以我的整节课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导入新课】:通过漫画《天价薪酬》让学生感受到目前社会个人收入分配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引出本课内容。【讲授新课】:首先,讲解“公平”这个概念。尤其是在讲解与“平均主义”的根本区别和“不能过分悬殊,保证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时,仔细分析。探讨“公平的意义”,我借助书上的漫画,分析它有助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接下来,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结合书上的三段内容(三个要点),以及书上的例子,逐一分析。其中第二点,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突破“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这个难点时,我就通过图示法,为同学分析讲解“国民收入的分配从环节上可以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具体到初次分配包括什么?再分配包括什么?并举例讲解说明。又通过另外一个图,结合上一框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分析讲解“居民收入中包括劳动报酬和非劳动报酬”,并举例说明。最后一个问题是重点:“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先解释“效率的含义”,再辩证分析“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最后探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其中设计了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环节,但因为问题都是书上直接涉及到的,所以同学们也基本上都是照书上念。【课堂延伸】:结合练****册,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和分配政策的关系”。【本课小结】:本堂课讲了公平的含义、意义、举措及效率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但是当我看完“教学设计”环节里的这一框体,和案例分析里涉及这一框体的评析,感觉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在是存在很多保守和偏差的地方:第一、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这是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其次是能力,最后是知识目标。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效率与公平意识;自觉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让学生加深对“效率与公平”这一问题的理解,寻求二者之间的统一,并对微观分配提出合理的建议。而我的设计,一味的追求“知识目标”的达成,对教学重难点的讲解和突破倒是做得还比较细致;但能力目标明显不足,没有给学生很好的锻炼发挥的机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就更是几乎没有设计在课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实是这是政治课的最大特点,如果不关注一到这方面,那政治课最大的优势和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以后在进行本部分内容复****和讲解时,我一定不会忘记借助最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引导学生不仅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更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奉献回报社会的人生观。第二、设置的“探究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原来设计的探究问题主要是“1、公平与平均主义有何区别?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3、公正与效率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