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学习《数学新课程规范》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学习《数学新课程规范》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小博士 2019/4/27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习《数学新课程规范》心得体会.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习《数学新课程规范》心得体会学习《数学新课程规范》心得体会最近,我又认真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规范》,《规范》中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使我感触颇深,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首先,我认为:凡有利于同学发展,有利于促进同学形成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的数学内容就是有价值的数学。而数学内容的价值并不完全在教材中静态地出现,它需要教师去考虑、去捕获、去开发,然后通过教学活动动态地渗透。其次,教师不只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并体现教材的价值。例如,教材上介绍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的方法依据的是“比的基本性质”。教材中也布置了同时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练习,但并没有将两者方法进行沟通。事实上,熟悉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师都清楚,只需用一种方法(即用前项除以后项)便可分别求比值和化简比,细心的同学通过练习也能体察到这一点,但道理何在?通过考虑,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教学内容具有以下几点价值:⑴它沟通了分数、除法、比知识间的广泛联系,同学在探究过程中能把新旧知识融汇贯通;⑵在探究过程中能体验研究数学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举例验证,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笼统等;看似一个平常的练习,却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存在着一些具有丰富内涵的内容有待我们去开发,有待我们用新理念、新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些内容的价值。第三,要培养同学的探究意识,教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以教材上介绍的求比值的方法是“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的方法依据是“比的基本性质”为例,对于这一教学内容,以往的处置方式大致是通过练习,引导同学观察,让同学感知求比值和化简比结果之间的密切联系,然后就直接告诉同学:“在以后的练习中只需用一种方法计算,但要注意结果的书写。”至于其中的道理,由于自身欠缺考虑,也就一直成为教学上的一个盲点。试想:教师头脑中没有“为什么”,如何引导同学去意识、去探究“为什么”?因此,我们应着力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教师只有具备了探究意识,才干使开发教材成为可能,只有具备了探究能力,才干充沛挖掘教学内容的价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改革正显蓬勃之势。我们的新理念、新思想不是仅仅为新授课服务的,它应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过程。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具有丰富内涵的练习,因此,我们不能单一的利用练习巩固新知、训练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它蕴含的诸如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战略、创新意识等等教学价值。。况且,现在六年级还在使用旧版教材,这就更需要教师充沛开发、挖掘练习的价值,发明性地使用练习,能通过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同学体现练习的不同价值。如何开发练习的价值,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充沛体现、发挥练习的价值,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命题。我想,当练习的价值被我们合理开发并能在课堂上充沛体现时,练习课也一定精彩纷呈。第四,《规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让同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圆的周长的丈量方法,问道:“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用桌上的学具自主探索、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