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陋室铭》授导型教学设计长岭县第七中学刘岩珍教学目标: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4、当堂背诵全文教学重点:掌握字词,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全文。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情趣和节操的。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授导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链接:同学们: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上遇到挫折,意志消沉的时后,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一些语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自古以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能够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保持高尚节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出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品质的文章《陋室铭》。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多媒体展示① 学习一篇文章我们要弄清楚需要从那些方面来学习、要学些什么,首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章我们都要学习哪些内容。多媒体展示②二、走近作者:刘禹锡:字梦得,(772—842)唐代文学家,著名诗人,洛阳人。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遭到失败后,贬为郎州司马。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后入朝作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写的不少诗篇抒发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愤懑和痛苦,有的诗直接讽刺了当朝权贵。作品有《刘梦得文集》多媒体展示③三、释“铭”解题: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学生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多媒体展示④。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原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通常是用韵的。篇幅短小,文辞简约,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写韵文时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叫押韵)四、指导朗读:1、欣赏课文录音并提出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读音及停顿,同时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听后明确所押韵为:ing(xin古今变音) 2、学生试读课文,提出朗读建议。多媒体展示⑤ 五、探究学习:1、疏通文意,指名来解释重点词语。多媒体展示⑥、⑦。明确“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2、合作探究。(下面我们共同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展示⑧,组织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并明确。作者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和理想“安贫乐道”。作者身处不良环境所表现出来的高尚节操,一身傲骨,绝不向困难低头“高洁傲岸”。3、我们看一下本文中的修辞手法。出示多媒体展示⑨、⑩。生讨论后师明确(修辞方法: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运用拟人、对偶来突出环境的宁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运用对比、对偶来衬托“德馨”)。4、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呢?多媒体展示(生讨论后师解答:诸葛亮在政治上开辟三国鼎立的局面;杨雄是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作品流传至今。他们都生活在困境之中,能够保持信仰和理想,最终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作者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