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气象知识参考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象知识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小点 2019/4/28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象知识参考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当热雷雨移来时,一般都是先听到雷声,紧接着刮一阵大风,最后才下一阵雨。这种雨下的时间不长,雨量也不会很大,所以有“先雷后发风,有雨也不凶”的说法。下雨前,空气中湿度加大,人体中水分不易挥发,热量不易向外发散,因而引起人们有腰痛、疮疤痒的感觉。特别是早晨,天气一般比较凉爽,如果这时人们感到闷热异常,预示着天气要转阴雨。“知了”学名“蝉”,以其鼓动叶翼,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而得名“知了”。当天气转阴雨时,由于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多,知了的叶翼被沾湿,不易鼓动,也就发不出“知了、知了……”的叫声。只有当天将转晴时,空气湿度减小,被沾湿的叶翼逐渐变干复原,知了才能重新鼓动叶翼发出“知了”的叫声。故有“雨中知了叫,预报晴天到”之说。先雷后雨一般多见于夏季热雷雨,这种雷电时间短,雨量小。所以遇到这种雷雨,不必着慌,避一会儿就会过去了。但雨后闻雷则多指系统性降水,一般有锋面经过,这种雷雨时间长,雨量大,遇到这种雷雨,躲一会不解决问题,应采取其它措施。从雷雨的形成原因来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冷暖空气汇合时造成的,称锋面雷雨;一种是局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称热雷雨。锋面雷雨范围广,雨量大,持续时间长,往往是先下雨后打雷,而热雷雨则范围小,常常是先雷后雨,持续时间短,下了就停,雨量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指的就是热雷雨。因为春天是由冬到夏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常在江淮一带交汇而产生降水。但最终是冷空气渐渐减弱,而暖空气却日益增强。每次春雨过后,气温就上升一次,到最后必然是春去夏来,要穿单衣了。人工方法促成云层产生雨雪。当由过冷却水滴组成冷云时,由于没有冰晶,很难有降水。如果在云中制造适量的水晶,就会破坏云的稳定结构,有可能产生降水。基于这一原理,可以通过飞机或高炮在云中引入干冰等致冷剂,利用局部云体剧烈冷却而产生冰晶,或者引入碘化银等人工冰核,由人工冰核产生冰晶。像我国南方夏季出现的大块积云,属暖云,一般很难降雨为了改变云滴谱分布的均匀性,以利于重力碰并过程的进行,导致降水,常在云中播撒吸湿性物质,如食盐,尿素,***铵等。在我国的一些干旱地区,人工降雨(雪)的作业开展得较普遍。冰雹必须在对流云中形成,当空气中的水汽随着气流上升,高度愈高,温度愈低,水汽就会凝结成液体状的水滴;如果高度不断增高,温度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水滴就会凝结成固体状的冰粒。随着气流上升运动的过程中,冰粒会吸附附近的小冰粒或水滴,而逐渐变大、变重的,等到上升气流无法负荷它的重量时,冰粒便会往下掉,但这时的冰粒还不够大颗,如果这时能再遇到一波更强大的上升气流,把向下掉的冰粒再往上推,冰粒就能继续吸收小水滴凝结成冰。在反覆上升下降吸附凝结下,冰粒就会愈来愈大颗,等到冰粒长得够大够重,又没有足够的上升气流能够再将它往上推时,就会往地面掉落。如果到达地面时,还是呈现固体状的冰粒,就称之为冰雹,如果融化成水掉下,那就变成雨了。由此可知,如果空气又暖又湿,有足够的水分,加上旺盛的对流状态,就有可能产生冰雹。有的冰雹松松软软的,就像是雪一样,但有的冰雹,就像是冰块一般,相当坚硬,如果降下的冰雹过大时,就有可能造成农作物、建筑物甚至是人员的伤害,所以人们看到天降冰雹时,在惊喜之余,最好还是要小心自己的安全。在晴空万里云的夜晚,天幕深邃,繁星点点。但是,当你仰观苍穹,满天星斗却姿态各异,有的微微闪烁,时隐时现,有的轻快跳动,忽明忽暗,有的像在眨着眼睛,向你寄语深情,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然而,星星的闪烁正是在向人们传递秘密——天气变化的信息。我们看见的星光,是从宇宙中许多天体中发出来的,这些星体离我们的地球很远很远,星光经过遥远的太空,穿过地球大气层,才能进入我们的眼睛。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分布很不均匀,经常变化,光线通过这样的大气层,会发生折射现象,大气层有时像凸镜,使光线汇聚,光亮增强;有时像凹镜,使光线发散,光亮减弱。同时,由于大气的不断运动,我们看到的星光自然会忽明忽暗,闪烁跳动了。空气密度变化越大,这种闪烁也就越明显。由于空气密度变化与大气稳定度有一定的关系,当大气不稳定,水汽增多,浓度变化越大时,星光闪烁的越明显。反之,星光闪烁减弱。我们知道,坏天气都是因为大气不稳定所致。因此,可以根据星光闪烁的变化程度来预测天气的变化。在气象学上将浮尘,强度最弱的叫浮尘天气,浮尘是由于远地或本地产生沙尘暴或扬沙后,尘沙等细粒浮游空中而形成,俗称“落黄沙”,出现时远方物体呈土黄色,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能见度小于10公里,大于一公里,基本上没什么明显的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是有一定限度的,达到最大限度时,就称为水汽饱和。气温愈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多。譬如,在1立方米的空气中,气温在4℃时,;气温在20℃时,1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就可以含水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