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井喷事故分学科知识.pptx

格式:pptx   大小:43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井喷事故分学科知识.pptx

上传人:nnyoung 2019/4/29 文件大小:4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井喷事故分学科知识.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事故造成243人死亡(职工2人,当地群众241人),。事发现场当时空气中弥漫着像臭鸡蛋一样的硫化氢气味,事发地方圆5公里内的10万群众被疏散到安全地带。事故概况(1)项目投资方: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2)构造位臵:四川盆地温泉井构造带东段罗家寨潜服构造高桥高点附近。(3)地理位臵: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1组(与罗家2井同井场,)。(4)设计井深:垂深3410m,斜深4289m。 (5)井别:开发井。 井型:水平井(水平段长700m)。目的层:飞三、飞一。(6)开钻时2003年5月23日。(7)。(8)发生事故时的作业方式:起钻作业。(9)事故时间:2003年12月23日21:55分。(10)事故地点:罗家16H井。(11)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夜间大雾、风速为零(12)事故后果:硫化氢中毒造成243人死亡。;3时30分至12时循环起钻过程中顶驱滑轨偏移,导致挂吊卡困难,强行起至安全井段(井深1948m套管内),灌满泥浆后,开始修顶驱滑轨;12时至16时20分修顶驱滑轨; m, m3,;21时55分抢接回压凡尔、抢接顶驱未成功,发生强烈井喷,钻杆内气液喷高   5~10 m,钻行2 m左右,大方瓦飞出转盘;21时59分关万能、半封防喷器,钻杆内液气同喷至二层台以上;22时01分钻杆被井内压力上顶撞击在顶驱上,撞出火花引发钻杆内喷出的天然气火;22时03分关全封防喷器,钻杆末被剪断而发生变形,火虽熄灭,但井口失控,转盘面以上有约14m钻杆倾斜倒向指重表方向;,关油罐总闸,停泵、柴油机和发电机;24时井队人员全部撤离现场,24日13时30分井口停喷,两条放喷管线放喷,井口压力28MPa,24日16时点火成功。27日由14名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的前线总指挥部和75名抢险队员组成的10个抢险施工组共89人进入该井井场,27日8时至9时36分压井施工准备,3条放喷管线放喷,井口压力13MPa;~ g/ m3,井口最大施工压力48MPa;10时15分至10时45分用2台泥浆泵注入浓度10%、 g/cm3桥塞泥浆27 m3;~ g/cm3压井泥浆20 m3,压井成功。事故过程管理原因(1)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该井场现场管理不严,存在严重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问题。(2)工程设计有缺陷,审查把关不严。未按照有关安全标准标明井场周围规定区域内居民点等重点项目,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危险因素缺乏分析论证。(3)未及时采取放喷管点火,将高浓度硫化氢天然气焚烧的措施。造成大量硫化氢喷出扩散,导致人员中毒伤亡。(4)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的方向、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陷于被动。(5)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事故原因设备原因违章卸下钻具中防止内喷的回压阀。有关负责人员违反相关作业规定,违章指挥卸掉回压阀,致使发生井喷时钻杆无法控制,导致井喷失控。人员原因(1)起钻前泥浆循环时间严重不足。没有按照规定在起钻前要进行90分钟泥浆循环,仅35分钟就起钻,没有将井下气体和岩石钻屑全部排出,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2)长时间停机检修后没有下钻充分循环泥浆即行起钻。没有排出气侵泥浆,影响泥浆液柱的密度和密封效果。(3)起钻过程中没有按规定灌注泥浆。没有遵守每提升3柱钻杆灌满泥浆1次的规定,其中有9次是超过3柱,最长达9柱才进行灌浆,造成井下没有足够的泥浆及时填补钻具提升后的空间,减小了泥浆柱的密封作用,不足以克服提升钻具产生的“拉活塞”作用。(4)当班人员没有认真观察录井仪,及时发现溢流征兆。事故接警12月23日晚11时左右,市政府接到市安监局关于川东北矿区发生井喷的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赓即将此重要情况通知开县,同时责成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抢险队赶赴现场。开县县委、县政府在简单查明井喷事故的情况下,迅速作出反映。立即通知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