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真实、朴实、扎实.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真实、朴实、扎实.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9/4/3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真实、朴实、扎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听贾志敏老师的作文课有感4月9、10日和几位同事参加“中小学课堂教学安徽省专场研讨会”,有幸聆听了戴建荣、贾志敏、吉春亚、虞大明四位小语名家的课堂教学和他们的精彩报告。贾志敏老师对我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熟悉是因为以前看过他的电视系列片《贾老师教作文》,在报刊、网络上也看过他的文章,说陌生是因为这是第一次现场听贾老师的课。贾志敏老师在9日下午给我们带来两节作文课和学术报告《小学作文怎么教》。听后感受颇深,用贾老师的报告中的话来说,那就是:真实、朴实、扎实。一、真实平时教学或者是上一节公开课时,总是想方设法想出一个非常精彩的导入,或者是一个带有悬念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往往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可是看了很多名家的课后,总觉得最平常的,往往是最好的,也是学生们最容易接受的。贾老师这节课的导入,很亲切,很自然。贾老师先从自己昨晚看的一个电视节目谈起,这个节目他连看了两遍,上晚看了一遍,半夜重播又看了一遍,学生好奇了,这是个什么节目呢?贾老师揭晓答案—柴静对杨红樱的专访。杨红樱是谁呢?这时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谈自己对杨红樱的了解,说出许多杨红樱作品中的人物。贾老师追问:你们知道杨红樱原来是干什么的吗?接着贾老师给大家原来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杨红樱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全国知名儿童作家的。在亲切自然的交谈着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接下来的这句话,“作家给我们写了这么多童话。但写童话不是作家的专利。”给了学生最大的支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和蔼的,让他们有信心把作文写好,这能看出一位名师的心思所在。事后了解到,贾老师上公开课从来不事先安排,不论是在本校还是在外面,他都是随便挑一个班级,拿起他们正在学的那一篇课文就娓娓讲起。一说到要上公开课,许多老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让课堂出现“彩点”,甚至设置了一些“包袱”,像说相声一样来抖“包袱”。曾经有教师在公开课执教《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时,设计了一个机关,当上到董存瑞喊完“为了新中国,冲啊!”时,老师踩下了机关,一个“二踢脚”瞬时炸开,弄得教室烟雾缭绕,尖叫连连。“这是课堂吗?”(贾老师语)贾老师的这两节课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繁杂的媒体展现,但都充满了情趣。这“趣”源自何处?源自作文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源自老师的娓娓讲述,源自老师精当的评价,也源自孩子们成功的喜悦……一句话,源自于“作文”本身!贾老师的这两节作文课,第一节是作文指导,第二节是练写、讲评。第一节课指导课,贾老师首先带学生阅读三篇微型小说:《恶魔约翰》(选自《南方周末》)、《两本小学课本》(选自《深圳青年》)、《烛心》(选自《读者》)。这个过程主要分两个部分:读、说。在读的过程中,贾老师给学生既有精彩指导,又有生动的评价。贾老师的评价语言就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说的过程中让学生以送蜡烛的小女孩的口气说说《烛心》这个故事。这个过程同样有精彩的评语。第二节课,首先给学生二十分钟改写《烛心》。学生完成后,让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