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滨海方言.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滨海方言.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4/30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滨海方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滨海方言特点(其实恩么山芋腔还是蛮好听滴,值得发扬光大)作者: 王蓉蓉♥용용滨海位于黄海之滨,江苏省东北缘、盐城中东北部,西南与阜宁相连;西与涟水接壤;南襟射阳河、苏北灌溉总渠与射阳毗邻;北依废黄河、中山河与响水相望。按照传统方言分区,滨海方言江淮方言区的淮扬片。明初“洪武赶散”,强迁大量苏淞居民移居苏东沿海,促使吴方言对本地区产生一定影响,本地方言于是逐步掺入一些吴语的语音和语汇。本地历史上的外来移民,尚有来自省内镇江、常州、南通等地及皖、浙、闽、赣、诸省,甚至有一些少数民族同胞,这些移民所带来的客籍方言,均对本地方言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作为地处江淮地域而兼具南北特色的滨海方言,值得深入研究。 词汇特点与普通话词汇相比,滨海方言中相当一部分词语只存在语音形式上的差异,词的结构、词义没有差别,如“风、太阳、山、轮船、小麦、扁担、小河”等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词语的词形词义存在一定差别,从而具有自己的方言特色。1、词形相同而词义不同的。例如:黄河、捣鬼、添人、媳妇、满月等。2、词形不同而词义相同的,可分为三种情况。构词语素完全不同的。如:冻铃铛(冰锥)、塘灰(尘土)棒头(玉米)锅屋(厨房)、夹剪(钳子)、电棒(荧光灯)。构词语素相同但顺序相反的。如:欢喜(喜欢)、构词语素部分相同。如:家鹅(鹅)、旋网(撒网)、从词语组成方面看,滨海方言中除有相当数量的具有本地特点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外,以下几组词语也很有方言特色。(1)利用事物特征和比喻方法产生的词语,这类词语具有通俗生动、口语性强的特点。如:尖嘴子(老鼠)、刀螂(螳螂)、推屎虫(屎壳郎)、帽舌子(帽檐)、老甲鱼(刁滑之人)、打拦头板(阻挡别人说话、办事)。(2)四字格的喻词。结构上虽不像成语那样固定、表达效果却相差不大。如:假么若鬼(假装姿态)、鼻塌嘴歪(彻底失败的样子)。(3)避讳语、吉祥语。这类词语,有些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如:有些则在特殊的时间或场合使用,如:称叫花子、乞丐为财神、过年时称花生为***。此外,滨海的方言中存在少量的吴语词,或明显具有吴语的语音特点。如:你侬、他侬(对年纪较大的人的尊称)。语法特点 滨海方言在语法上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词法中以名词词缀“子”、“头”、“家”、“•tɛ”用法特殊;句法中则以双宾句、被动句以及动补句缩略式为典型。 1、构词法 (1)词缀 ①前缀 “雪”:很,非常的意思。一般修饰颜色或亮度,如:雪红的、雪亮的、雪黑的等等。 “稀”:比“雪”的程度深一些的“很”、“非常”,如:稀冷的、稀酸的、稀脏的、稀害怕的等等。 “死”:相当于副词“狠”、“猛”、“一个劲地”,死懒、死吃、死苦(干活)等等。 ②中缀 “不”:直不笼统、滥不睁眼(闭着眼睛乱来)、硬不如杵等等。 “没”(“么”的音变):跷没奇怪、火没燎辣、灰没了狗(指色彩灰黑难看,也指物体或人体上沾上很多灰尘)等等。 “里”:花里斑“铎”(借音字,意为处所或场地)、糊里糊涂、挖里挖倔(刁钻)、麻里木足等等。 “里不”半里不顿、憨里不吞(慢吞吞)、鸦里不斜(读“掐”的阳平声)等等。 ③后缀 “子”:侉子、蛮子、小伢子、舀子等等。 “头”:耳头(耳朵)、上头、下头、里头、外头等等。 “的”(相当于……的人):打铁的、开车的、唱歌的等等。 “一头子”(相当于“一通”、“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