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文档名称: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

格式:doc   大小:332KB   页数:5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9/4/30 文件大小:3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千亿”产值目标产业发展规划委托单位: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执行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规划人员:宋思根、丁忠明、胡登峰、粱中、武佩剑李博、周浩、王燕、刘芳、余侃、赵晓玉完成时间:二〇一三年二月执行总结经过为期三个月调研及其走访,并就初稿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我们完成了关于《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千亿”产值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本次规划编写过程中,受到了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蚌埠高新区)、蚌埠市其它政府部门、相关企业的大力支持,他们的中肯建议和支持为本次规划的完成创造了基础和条件,同时感谢常州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等单位给予支持。指导思想及思路蚌埠高新区自1994年建立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科技进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蚌埠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要围绕“实施科学发展、加快自主创新;夯实产业基础、提升经济总量;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整合园区资源、加快园区发展”思路开展工作。规划意义有利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和政策措施出台;有利于通过产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加快区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蚌埠高新区产业门类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装备制造及零部件产业类型;第二类是电子信息产业类型;第三类是其他产业类型,散见于印刷、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前两类产业在整个高新区内工业总产值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支撑蚌埠高新区发展的主要产业,属于产业集群产业。第三类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是未来发展的前景较好,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可能形成爆炸性产业之一,属于蚌埠高新区培养发展的对象。整体定位从外部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智慧地球”、“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理念提出及发展势头为蚌埠高新区发展提供了更好机遇和挑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为蚌埠高新区打开了跨越发展的时空窗口。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蚌埠市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使得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凸现。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是蚌埠高新区贯彻国家、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蚌埠高新区升级后迎来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故我们认为蚌埠高新区的产业整体定位主要集中于以下四点:国家层面——鲜明的产业竞争优势地位;安徽省层面——典型的区域产业特色;皖北层面——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城市经济发展层面—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产业特区。蚌埠高新区与“千亿”目标根据历史数据计算蚌埠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率为33%,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对蚌埠高新区产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蚌埠市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与环保等产业,以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专业、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国家层面的战略发展支撑,综合专家意见,故将增加率调整为28%。以年均28%的增长率保守预测,至少到2023年底实现千亿规模,;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须达到210亿以上;生物医药等其他产业总产值须达到196亿左右。按照最乐观的经济形势预测,至少要到2020年才可能实现千亿规模。问题一:规划面积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纵观周边省市高新区发展,选取两家未实现千亿规模的徐州和芜湖高新区,以及三家已经实现千亿规模的合肥、常州、襄阳高新区作为比较。合肥高新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常州高新区439平方公里,芜湖高新区规划面积178平方公里,襄阳高新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徐州高新区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市政府年供地仅为1000亩以下,土地供需压力巨大。问题二:产业投资密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2011年,常州、襄阳、合肥高新区产业投资密度分别为11385万元/平方千米,21875万元/平方千米,24167万元/平方千米(以上数据为固定资产投资对规划面积计算得到)。。同年,蚌埠高新区实际使用土地面积投资密度10581万元/平方千米,%,蚌埠高新区的空间利用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问题三:创新资源有待于进一步集聚除了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省级)工程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数量等较为落后外,孵化器建设规模严重落后,已经成为创新资源集聚的瓶颈。2011年,合肥高新区已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达7家,高新区周边属于合肥的有11家;常州高新区已建成和在建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