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鱼腥草的开发利用技术探讨.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鱼腥草的开发利用技术探讨.doc

上传人:紫岑旖旎 2013/12/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鱼腥草的开发利用技术探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鱼腥草的开发利用技术探讨
鱼腥草(HouuuyniacordateThunb)为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始载于《名医别录》。是国家卫生部正式确定为“药食两用”的品种之一。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涌淋的功效。主要应用于治疗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等病症。
鱼腥草分布于我国中部、东南及西南部各省区。我国鱼腥草资源非常丰富,除供医药业及食用外,还需不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研制出系列产品,抢占国内及国际市场。
1植物特征
鱼腥草植株高15~50cm,根状茎细长,横走,白色。茎上部直立,基部伏生,紫红色,无毛。叶互生,心形,长3~8cm,宽4~6cm,密生细腺点,先端急尖,全缘,老时上面微带紫色,下面带紫红色,两面除叶脉外均无毛;叶柄长1~3cm,常有疏毛;托叶膜质,披针形,基部与叶柄连合成鞘状。穗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3cm,基部有4片白色花瓣状总苞;总苞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2cm,密生腺点;花小而密,***,无花被,苞片线形;雄蕊3枚,花丝细长,雌蕊由3个下部合生的心皮组成,子房上位,花柱分离。蒴果壶形,项端开裂。种子卵圆形,有条纹。花期4~7月,果期6~9月。
2生物学特性
鱼腥草喜温暖湿润气候,、沟边及背阳山地草丛中,亦有蔓生。生长适温为15~25℃;较耐寒;地下根茎成熟期的适温是20~25℃,气温低至-15℃仍能安全越冬。喜肥沃、疏松、水分充足的土壤条件,要求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在50%~80%最适宜,但也耐荫、耐瘠薄,适宜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各地栽种。
3化学成分
鱼腥草含癸酰乙醛、***正壬***、月桂烯、α-蒎烯、d-柠檬烯、莰烯、乙酸龙脑酯、芳樟醇、石竹烯,月桂醛等挥发油类,%~%,其中癸酰乙醛为鱼腥草腥气的主要来源,因此得名“鱼腥草素”;另含有槲皮甙、异槲皮甙、金丝桃甙、阿福豆甙、芦丁、芸香甙等黄***类化合物;还含有水溶性多糖、蕺菜碱、有机酸类、甾醇类等物质。这些药效成分具有极为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菌、抗炎、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耐缺氧能力、镇咳镇静、抗辐射、镇痛止血、降血压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等等。
鱼腥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根据(李下平,2001)的资料,、、多糖6g、、、、维生素C56mg等多种营养成分。另据(任玉翠,1998)报道,、、、、磷43mg、、C、B2、E及以谷氨酸、天冬氨酸为主的多种氨基酸等。
4利用价值

:鱼腥草性寒、味辛、微温、苦,为清热解毒药,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血等功效。可治肺炎、急性气管炎、痢疾、疟疾、淋病、白带、水肿、湿疹、痛肿等病症。对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抵制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亦有抑制作用;还可作为服毒急救的催化剂。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抗非典及禽流感主要药物之一。
:鱼腥草的有效成分癸酰乙醛有抑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