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教学目的:
通过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介绍,了解我们民族的风尚,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
2、明确传统节日的习俗。
第一节、中国人的年----春节
一、春节由来
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春节为一年之始,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尔雅》对“年”的注解是: “夏曰岁,商曰年。”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过年的美妙传
说。
二、中国少数民族过春节的习俗
蒙古族:酒肉不尽
壮族:迎英雄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
哈尼族:荡秋千
傣族:掷糠包
高山族:“围炉”
满族:挂旗过年
白族:“放高升”
侗族:芦笙会
彝族:跳虎
撒尼族:食汤圆
第二节、中国人的团圆节----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一、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
中秋节是我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关于中秋拜月,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关于中秋的另一个传说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后羿嫦娥王母娘娘蓬蒙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1、赏月《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2、吃月饼“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梦梁录》《隋园食单》
第三节、传统民族大节----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一、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1、源于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2、源于纪念伍子胥 夫差勾践大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