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节实验十二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度常数的测定袂一、。。。。腿二、基本原理膈乙酸乙酯的皂化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二级反应:莅莂设在时间t时生成物浓度为x,则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为薈(12-1)膂式中,a、b分别为乙酸乙酯和碱(NaOH)的起始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若a=b,则(8-1)式变为莆(12-2)螅积分(12-2)式,得节(12-3)袃由实验测得不同t时的x值,则可依式(12-3)计算出不同t时的k值。如果k值为常数,就可证明反应是二级的。通常是作~t图,若所得的是直线,也可证明反应是二级反应,并可从直线的斜率求出k值。蒈不同时间下生成物的浓度可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例如分析反应液中的浓度),也可以用物理化学分析法测定(如测量电导)。本实验用电导法测定x值,测定的根据是:肇(1)溶液中离子的电导率比离子(即)的电导率大很多(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电导率差别大)。因此,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的浓度不断降低,溶液的电导率也就随着下降。羅(2)在稀溶液中,每种强电解质的电导率与其浓度成正比,而且溶液的总电导率就等于组成溶液的电解质的电导率之和。荿依据上述两点,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来说,反应物与生成物只有NaOH和NaAc是强电解质,乙酸乙酯和乙醇不具有明显的导电性,它们的浓度变化不致影响电导率的数值。若果是在稀溶液下反应,则蕿芆莄腿式中:,是与温度、溶剂、电解质NaOH及NaAc的性质有关的比例常数;,分别为反应开始和终了时溶液的总电导率(注意这时只有一种电解质);为时间t时溶液的总电导率。芆由此三式,可得到莄(12-4)袄若乙酸乙酯与NaOH的起始浓度相等,将(12-4)式代入(12-3)式,得袀(12-5)莈由(12-5)式变换为蚆(12-6)芃作~图,由直线的斜率m可求k值,即薀葿由(12-3)式可知,本反应的半衰期为:袅(12-7)蚂可见,两反应物起始浓度相同的二级反应,其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成反比,由(12-7)式可知,此处亦即作图所得直线之斜率。莀若由实验求得两个不同温度下的速度常数,则可利用公式(12-8)计算出反应的活化能。芇(12-8)膇三、仪器和试剂肂恒温槽1套;肁移液管(20mL)2支;芈电导仪1套;芅比色管(50mL)2支;螅双叉管1支;;荿秒表1块;;芅烧杯(250mL)1只;;膇容量瓶(100mL)2只;。蚄四、操作步骤莂膈1-橡皮塞;2-电导电极;3--11A型电导率仪的构造和使用注意事项。。调节恒温槽温度至25℃,调试好电导仪。将电导池()。,插入电极,溶液面必须浸没铂黑电极,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5min,待其恒温后测其电导,分别为和值,记下数据。,分别注入双叉管的两个叉管中(注意勿使二溶液混合),插入电极并置于恒温槽中恒温10min。然后摇动双叉管,使两种溶液均匀混合并导入装有电极一侧的叉管之中,同时开动停表,作为反应的起始时间。从计时开始,在第5、10、15、20、25、30、40、50、60分钟各测一次电导值。℃下按上述步骤4进行实验。蒃五、数据记录和处理袃将测得数据记录于下表:肇室温:℃大气压:mmHg:莅:羂25℃艿35℃。,并与测量所得之进行比较。℃和35℃时的半衰期值。。羀六、,否则将测不准。。,溶液面必须浸没电极,实验完毕,一定要用蒸馏水把电极冲洗干净并放入去离子水中保存。螇七、,就可以认为是和。?而且NaOH溶液和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衿薅附录: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螄DDS-11A型电导率仪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电导率测量仪表,它除能测定一般液体的电导率外、且能满足测量高纯水电导率的要求。仪器有0~10mV讯号输出,可接自动电子电位差计进行连续纪录。,带电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而导通电流,因此,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