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蚄元朝桑哥传薀桑哥(Sengge,源于梵文的藏语名,意为狮子,?—1291),《史集》记载为畏兀儿人②,藏文《汉藏史集》称他“出身于噶玛洛(bKa-ma-log)部落”③,也就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代(755—797)派驻脱思麻地区(mDo-smad,今青海东部、甘肃东南部和四川西北部)、后来一直留居当地的吐蕃军队的后裔①。《元史》本传说他是胆巴国师的弟子,“能通诸国语言,故尝为西番译史”(即藏语译员);据元人虞集记载,他“本大浮图师之译者”②。《汉藏史集》的记载更详,说他通蒙古、汉、畏兀儿、藏等多种语言,在脱思麻地区汉藏交界之地拜见了帝师八思巴,愿为上师效力,八思巴将他收为译史。汉、藏文史料相印证,说明他出身于藏族噶玛洛部落的记载是可信的。芇桑哥谒见八思巴的时间可能是1253至1255年八思巴在脱思麻、朵甘思一带活动期间,但更可能是至元初(1264)从上都回萨斯迦途经脱思麻时。《汉藏史集》记载说:“以后,当他任速古儿赤之职时,因其见识广博,得上师喜爱,多次遣往皇帝驾前奏事。皇帝也因此人之学识和功德,将他从上师处取来。”速古儿赤(Sugurchi)是怯薛执事中“掌内府上供衣服者”,但从上文分析,他并非世祖的怯薛,而是八思巴的侍从。八思巴回到萨斯迦后,大概是仿照蒙古的怯薛制度建立了自己的“刺让”(bla-brang,上师私邸)机构,设置了13种侍从官,其中就有掌内室和服饰之官(gzim-dpon)。很可能八思巴把他带到了萨斯迦,成立“刺让”时让他担任了这个职务(同书又载八思巴的司茶侍从是桑哥好友,亦可作为他曾任上师侍从的佐证)。其时胆巴当也在乌思藏。至元六年(1269),八思巴偕同胆巴和13侍从官回京师,进呈所制“国字”(即八思巴字);八年,离京赴临洮居住,而“以教门之事属之于”胆巴①。桑哥大概也是随八思巴来京,并被世祖召用,更可能是由八思巴推荐而担任了总制院的官员。《汉藏史集》记载他当官后在大都帝师居处梅朵热哇(me-tog-ra-ba,意为花苑)旁建了一座向上师求法的佛堂,因此被御史台按治下狱,后世祖邀请八思巴同观歌舞,八思巴乘机奏明桑哥被下狱事,遂得释放。此事发生在八思巴最后一次来京时,即至元十一年,可见桑哥在此之前已任总制院官。汉文史料记载桑哥初受戒于胆巴②,可能是在胆巴主持京师教门事之后。莅②《史集》第2卷,汉译本页346。莄③《汉藏史集》陈庆英汉译本,页179。薂①参见毕达克():《元代的藏族政治家桑哥》,《匈牙利东方学报》,1980年;仁钦札西:《元代中央王朝的藏族宰相桑哥》,《西藏研究》1984年第2期。虿②虞集:《赵思恭神道碑》,《道园类稿》卷四二。袅①赵孟頫:《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胆巴)之碑》;参见《红史》东嘎·恪桑赤列校注本注270(陈庆英、周润年汉译本,页214)。按胆巴随八思巴来中原后,初诏居五台山寿宁寺,至元八年留京师,“王公咸禀妙戒”,当即代替八思巴掌领宗教事务。莃②《佛祖历代通载》卷二二胆巴传记。薈八思巴于至元十三年回到萨斯迦,十七年,乌思藏发生反对帝师和朝廷的骚乱,八思巴被谋害。世祖遣“大臣”桑哥率领大军前往讨伐,此时他已被重新任命为总制院官,并升为院使。次年(1281),他率军到达乌思藏,先后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