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漳河源头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漳河源头简介.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5/5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漳河源头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漳河源头简介浊漳河是上党境内的最大河流,河分三源:浊漳南源出于长子县发鸠山;浊漳西源出于沁县漳源村;浊漳北源出于榆社县柳树沟。南源和西源先在襄垣县甘村交汇,又东至襄垣县合河口与北源交汇,始称浊漳河。浊漳河又东南经黎城、潞城、平顺,在平顺县东北部的下马塔出山西省境。在先秦时期,浊漳河被称为“潞”,汉以后才有“潞水”、“潞川”、“浊漳”等别称。路,古训为“大”,那么,潞当是以其水势大而得名,《说文》云:“潞,冀州浸也。”山西省历史上的政区地名潞县、潞城县、潞子县、潞州。潞安府等皆本于此。漳河是一古老的河流,《山海经》注:“禹奠高山大川,底绩覃怀,至于衡漳”,自此漳河流域便成为华夏生民耕作之沃地。漳水即商水,浊漳河流域为先商文明的发源地。《左传》有高辛氏帝喾之子阏伯受封伏牛山下阏与陉的记载,今乌苏村一带的阏与古城遗址,便是先商部落早期聚居地。漳河源头地处太行山系,太岳山的东侧,长治市沁县北端位于东经112°28,北纬36°29,东西长2KM,南北宽2KM,西与王可坡接壤,北与堡则沟相邻,东与208国道相连,南与庄立村毗邻。距离沁县城30KM。浊漳河是海河的源头,被誉为上党地区的母亲河,漳河神庙南北各有一个泉眼,水流丰富,。是华夏儿女寻根问源的必到之处,景区西部山峦起伏,山上植被茂密,春季绿树成荫,夏季花果飘香,置身其中,景色美不胜收。这里有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自农耕文明产生以来,就与土地、水资源结下了不解之缘,沁县是中华民族8000年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后汉书•律历志》载:“羊头山产禾巨黍,可以累律,历代多取以定乐”。结合沁县是谷子的原产地,说沁县是典籍所载的炎帝制耒未耜,兴稼穑的农耕活动的始发地也不足为过,该区位于浊漳河河谷地带,宋太平年间开始在这一代兴城立州,是沁县主要的农耕区,留下了好多有纪念意义的遗迹遗址,位于景区内的漳河村,至今保存有漳河古道原型及部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古街巷,石碾、石磨、犁、耧、耙、杖散落各处,置身此间,尚可触摸到古老农耕文明的脉搏。漳河源头自古是上党著名胜迹,漳河神庙也称通元先生庙,规模宏大,庙貌辉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仰灵山,觅秀水,曾于漳水源头涵体澄性,利物泽人。后人于水源之上建张仙翁行馆,庙而貌之,漳河神庙始建于唐,历五化、迨宋金,直至明清,历1500多年,数十次重建重修,不断寝广其宇,气象遂成。河神庙依势而建,面南背北。牛山殿其后,漳水源于前,林荫蔽日,古墅幽深。该庙建筑分三部分,以泉水出口南北中轴,泉之北,建台阶30层,拾阶而上,为左中右三个院落,中院建殊应王大殿三间,东西配廊各三间,左右配院,社房三间,山门五间。为元代风格,肖通玄先生像,廓前立碑五通。庙下建水池,龙头水榭,地上设三孔桥,镂石雕栏,鱼塘水沼,如入仙境。池沼南十多步建乐楼一座,道场规制彰然。县人奉张果老为漳河之神,老百姓凡甘霖瑞雪,有祷辄应。不知哪朝哪代,皇家敕封这位河神为殊应王。不仅当地七社之众于农历三月七月十三日,要举行大的祭祀活动,而且朝廷也要以二八上戊,即农历二月和八月上旬的戊日开展祀典,届时皇家封敕,州县拜竭,举会易物,上戏演礼,热闹非常。想不到千里海河源头是从这小小的龙嘴里流出来的漳河源头地势奇秀,左则万峰西揖,翠插青天,右则崔巍东朝,苍映碧落。中有灵祠,林木蔽翳,庙堂之下,泉水沽沽。清大学士陈廷敬在《漳水源》一诗中写道:“水石漳源镇,清漳自此流,金风吹素濑,玉镜写灵湫,科斗收形小,蛟龙托势幽,土人思德泽,鼓笛赛春秋”,对漳河源头大加赞美。漳河水象一条蜿蜒曲折的蛟龙,河分冀豫,远界齐鲁,于碣石北入海河而归注渤海。传说漳河源头水能治百病相传村中一壮汉腿有痼疾,跑遍数家医院都说无药可治,无望之际便回家去了,终日灌以漳河水所煮汤药,不久便能下地行走,痼疾全无。曾许下病去则放影一场,遂在漳河神庙前兑现承诺以谢。这里有古老的漳河神庙。漳河源头自古是上党著名胜迹,漳河神庙也称通玄先生庙,规模宏大,庙貌辉煌。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仰灵山,觅秀水,曾于漳水源头涵体澄性,利物泽人。相传张果老在此觅得一长生不老草,漳河源头便有天然养生佳处的美誉。后人于水源之上建张仙翁行馆,庙而貌之,漳河神庙始建于唐,历五化、迨宋金,直至明清,历1500多年,数十次重建重修,不断寝广其宇,气象遂成。神庙依势而建,面南背北。牛山殿其后,漳水源于前,林荫蔽日,古墅幽深。该庙建筑分三部分,以泉水出口南北中轴,泉之北,建台阶30层,拾阶而上,为左中右三个院落,中院建殊应王大殿三间,东西配廊各三间,左右配院,社房三间,山门五间。为元代风格,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