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喀斯特峰林 石英砂岩峰林 花岗岩峰林三者形成过程和条件.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喀斯特峰林 石英砂岩峰林 花岗岩峰林三者形成过程和条件.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9/5/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喀斯特峰林 石英砂岩峰林 花岗岩峰林三者形成过程和条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喀斯特峰林形成条件和过程喀斯特峰林形成于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分布于年平均温度20℃和年雨量1500毫米以上的地区。高温潮湿、植被茂盛、微生物繁衍迅速、土壤中CO2的分压力较高和强烈的溶蚀作用,是热带喀斯特峰林形成的重要条件。中国喀斯特峰林是在燕山运动以后的准平原基础上、长期处于轻微上升条件下形成的。而世界上大部分热带喀斯特地区是在中新世以后才缓慢地从海面升起,其形成的时间较短。因此,中国喀斯特峰林具有独特的高大雄伟的特点。峰林区地下水位较浅,且多水平洞穴,常为旅游胜地。峰丛则分布于地壳运动比较强烈的地区。上部的峰林地貌,表示形成时的地壳运动强度较小;下部的联座山体及其很高的山间垭口,表明地壳的上升速度远高于垭口地面的下切速度。所以,峰丛地貌指示地壳上升强度由弱变强的过程。峰丛区的地下水埋藏较深,地下水系发育,且流域面积较大,广西都安县的地苏地下水系的流域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左右。峰丛区域的水平洞穴较少,多垂直洞穴。喀斯特峰林的形成还得力于流水和气候的作用。: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CO2)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H2CO3),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风化。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制约着反应的进行,并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向右进行,就有利于CaCO3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就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流动的水溶蚀性更强烈一些,这是为什么?因为水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得到及时的补充,水的溶蚀作用才能顺利进行,水的溶蚀能力才得以巩固加强。同时,流动的水带动河底砂砾对岩石进行机械侵蚀,这样更有利于岩溶作用的深入。气候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用得以延续进行。石英砂岩峰林形成条件和过程(1)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物质基础。构成石英砂岩峰林的地层为中泥盆统云台观组和上泥盆统黄家磴地,岩性为巨厚层或厚层石英岩状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等,其石英含量高达90%以上,且其胶结物多为铁质、硅质等,石英和铁、硅质胶结物的化学性质在表生环境下十分稳定,具较强的抗蚀性,另一方面,由于它具有坚硬的物质特性,构成峰柱的坚固的基座。而黄家磴组顶部铁质胶结的紫红色厚层石英砂岩(鲕状铁矿层)组成峰顶的顶盖,就象给峰柱戴上了坚固的安全帽,形成名副其实的“铁帽”。所有这些,都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得以形成并保存至今的物质基础,在巨厚层石英砂岩中,存在着若干层薄层粉砂质软弱层,因其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软弱,易于风化剥蚀。软弱层的存在,一方面降低了峰柱的坚固程度,但同时也有利于单个峰柱的雕塑造型,形成众多栩栩如生的拟人拟物的造型地貌。(2)高角度裂隙的发育,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本区属典型的地台型构造。巨厚层石英砂岩、由于抗剪强度低,加之产状平缓,共轭垂裂特别发育,经历多次构造运动,导致区内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断裂或裂隙纵横交错,为日后的外营力地质作用开辟了道路。(3)所处的特殊构造地位,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特殊的构造条件,控制着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总体分布。石英砂岩峰林地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