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都市报深度报道现状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doc

格式:doc   大小:5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都市报深度报道现状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9/5/5 文件大小: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都市报深度报道现状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都市报深度报道现状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新闻学都市报深度报道现状研究——以《南方都市报》为例 李翩影【摘要】本文选取了《南方都市报》2012年至2014年3月底的深度报道,在大量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证考察法,对《南都》近三年呈现的深度报道特点、现状等展开具体研究,着重考查了其舆论监督功能。以期对当下都市报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 深度报道《南方都市报》异地监督写作风格一、深度报道的界定深度报道在我国一直是个富有争议的模糊概念,至今没有明晰的定义和一致的衡量标准。通过对比中外学者的定义,可归结出几点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衡量标准:1、篇幅上,深度报道应该是相对长篇幅的,有详尽的报道、剖析、挖掘。2、是否追寻“深刻”“全面”是衡量报道深度的关键元素,具体在对事件深层原因、利益纠葛、制度、文化、背景等进行足够深入的探究。3、目的是迫近真相,接近本真。是否揭示了某些深层东西,是否告知了受众应知而未知之物。4、选题上,绝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具有较大现实意义、富有争议选题或关乎公共利益、很有难度的。5、深度报道的结尾一定是经过多方求证后得出某种推论,这种结果不一定具有某种是非对错,但绝不是人云亦云、就事说事的浅层停留。由此,我们可以尝试定义:深度报道即追寻着“深刻”“全面”,以“迫近真相,接近本真”为目的,选题上关乎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报道题材,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调查性报道,一是解释性报道。二、《南方都市报》及其“深度”情结深度报道历来是报纸赢取受众的法宝,尤其是在商业化大潮中深受新媒体冲击和同质化的竞争影响,更使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深度报道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目标。作为其中翘楚,《南都》自2003年开辟“深度”专版以来,即以高密度、高质量、几近100%的原创大获赞誉。但是,由于各种“新闻禁令”和编辑内部压力,对比2003年,近三年的《南都》深度报道都有哪些变化呢?1、版面变动A版已很难找到“深度”栏目,“深度”版面被转移到了报纸的后半部分,比如S叠/G叠。最初的《南都》“深度”作为其一大招牌,不仅设有专门的“深度”和“深度周刊”专版,且多位于A版的显著位置。2、报道密度上,有时隔半个多月也难觅“深度”芳踪虽然有“调查”专版且篇数较多但往往选题意义不大。《南都》以往的深度周一至周五基本可保证三到四篇且刊发时间基本固定,数据统计在80天有多达41篇精彩的深度报道。3、“深度”非深度,“非深度”类深度深度版面有的报道却不像深度报道,非深度版面却俨然是深度报道。譬如《深度周刊·新史记》版中的多篇内容多只是某一历史事件的简单回溯,其次如版名为《看中国·深度》也不过是对当下某个热点的进一步浅显展示,终归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但《澳门财产公开:一场渐进式破冰之旅》一文虽位于“重点”版面,却将澳门财产公开的深层种种予以深入剖析,有一个求索的过程,具备了深度报道应有的特点,明显属于深度报道。除了“深度”版面,《南都》的深度报道极可能在“重点”“调查”版面。这体现了现代报纸的一个趋势,即“类深度化”。显然,当今纷繁杂乱的信息社会,简单播报已不能吸引受众,将报道做深做精才是出路。本次研究为达到精准定位,只选取“深度”和“深度周刊”两个版面考察,共整理出222篇深度报道。三、《南都》“深度”专栏和“深度周刊”的栏目特色1、“深度周刊”的开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