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检验科生物安全应知应会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374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检验科生物安全应知应会ppt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19/5/6 文件大小:3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检验科生物安全应知应会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检验科生物安全应知应会——*杀菌,消毒等的概念。什么是生物安全?怎么样分级?检验科预防院内感染制度。检验科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制度。检验科生物安全应急处理措施。检验科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工作制度。*灭菌、消毒、杀菌的概念杀菌:是指杀灭物体中的致病菌,物体中还含有芽孢、嗜热菌等非致病菌。杀菌与灭菌的区别在于此。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消毒:是指杀死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活:物质表面或内部所有微生物和芽孢;高效消毒是指灭活所有微生物,但不包括芽孢士灭活。*什么是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是对人类有生物危(Biohazard)定义为: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实验室生物安全”一词用来描述那些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级实验室安全:世界通用生物安全水平标准是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建立的。根据操作不同危险度等级微生物所需的实验室设计特点、建筑构造、防护设施、仪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基础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水平、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和最高防护实验室-四级生物安全水平。生物危险标志:*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分级BSL-1已知的所有特性都已清楚并且已证明不会导致疾病代表病原体: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BSL-2一些已知的程度危险性的并且与人类某些常见疾病相关的物质代表病原体:流感病毒BSL-3通过呼吸传染鼠疫杆菌使人们致病或者有生命危险可能的物质代表病原体:炭疽芽孢杆菌、鼠疫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狂犬病毒BSL-4极高危险性并且可以致命的有毒物质代表病原体: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检验科预防院内感染制度1、工作人员工作时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穿戴操作正确,防止交叉污染。如对“非典”、“猪链”“禽流感”等疑似病人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采血后对手和用品进行消毒,严格做好个人防护。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五个一),压脉带经84消毒液侵泡两小时后方可再用;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进行操作前洗手或消毒。检验人员每次接触发热、咳嗽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消毒,~%碘伏侵泡或擦试1~3分钟,采血后对用品、采血台、地面、空气进行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3、无菌物品如棉签、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碘酊、洒精标明品名、浓度、更换时间,容器在规定时间内高压消毒。4、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注射器用后按针、针筒、活塞分别消毒后交供应室;损坏的玻璃容器应充分消毒后砸碎运至医院指定的垃圾站。5、报告单应消毒后发放。6、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7、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8、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细菌室不能保存质控标准菌株以外的毒株、菌株,严格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检验科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制度1、实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理,防止医疗废弃物传播疾病,(分三类:生活垃圾①、感染类医疗垃圾②、锐器损伤性垃圾③)。2、医疗废物根据锐器损伤性废物、感染性废物、一般医疗废物分别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而且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3、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不得露天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天,对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定期消毒和清洁。4、医疗废物就近集中处置,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前就地消毒。5、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来源、种类、重量(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6、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具,定期进行健康检查。7、对违反制度引起医疗废物丢失、洒落等必须及时上报,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废弃物处理制度1目的保证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