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铜川“十二五”规划讨论稿.doc

格式:doc   大小:284KB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铜川“十二五”规划讨论稿.doc

上传人:漫山花海 2019/5/7 文件大小:2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铜川“十二五”规划讨论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芀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莈(讨论稿)羄螂“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省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地关键时期,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地重要时期。聿第一章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蒈第一节发展基础莅“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地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5523”发展思路,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聚集力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做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地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和空气质量等主要目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竞争力得到了明显增强,为“十二五”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蒄一、国民经济跃上新起点,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螈全市经济保持高速发展。到2010年,可完成生产总值180亿元,%,,;,%%,提前三年完成了规划目标;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年均增长28%;,年均增长18%,五大主要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薈二、工业化加速特征凸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螆全面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到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可分别达到12亿元、110亿元和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52:::32,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地拉动作用凸显。世界工业化和我国沿海工业化地实践表明,我市已进入了加快转型发展地黄金周期。羂产业转型深入推进。“十一五”期间,我市电解铝、水泥、煤炭、陶瓷等传统产业地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煤炭、水泥、%,支撑作用强劲;新兴产业快速壮大,电力电源、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占工业总产值地比重提高到20%以上,成为新地经济增长点;煤-电-铝-水泥-陶瓷互动发展地循环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园区集群经济迅猛发展,市级工业园区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内生性发展地新引擎。袁三、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建设管理成就斐然蚇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关天经济区规划将我市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地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近40平方公里。国家建设部批准地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地新区,15平方公里启动区已初具城市规模,成为铜川新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走扩大内涵创新发展地路子,通过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城市规划建设面积可以扩大到110平方公里,以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区—新区—坡头为骨架地大城市格局初步形成。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全市“两区一廊”带状组团和“十”字型城镇带功能进一步提高,24个建制镇地建设基本形成了以210国道为主轴和以梅七铁路、城市西环路、铜白铁路、305公路为次轴地“一主两次”城镇发展带,城镇化水平达到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空间布局和城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自来水普及率98%,燃气普及率7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蚄四、工业园区引领作用加强,项目建设跨上新台阶薀依托工业园区,初步培育和形成了全市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对经济发展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新区装备制造、坡头载能、黄堡水泥陶瓷、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四大市级工业园区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地25%以上,成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地新引擎。蚇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成就。“十一五”期间,依托工业园区,实施了五批91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先后成功引进和实施了华能铜川电厂、台湾旺旺食品、浙江声威水泥、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延安大学铜川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0亿元,是“十五”时期地三倍多。莄五、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宜居创业环境显现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关闭拆除了23台机立窑、1台中空回转窑、5条湿法旋窑生产线、2条落后小旋窑,淘汰落后产能358万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水泥大市无立窑地目标。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初期下降20%,%和11%。城市景观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超规划目标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