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电网变电智能化巡检系统技术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409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网变电智能化巡检系统技术方案.doc

上传人:drp539602 2019/5/8 文件大小:4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网变电智能化巡检系统技术方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网变电智能化巡检系统技术方案文件编号<CDQMX-A080413-BDXSXT-01>版本号<>发布时间<2009-04-13>概述在供电行业中,变电站电气设备多处于长期运行状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大量投运,对变电站设备的巡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监视设备的正常运行,通常要求巡视人员对变电站设备进行定时或不定时巡视,并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参数进行记录存档,作为将来设备检修的依据。目前大多数单位的变电站巡视,仍然采用人工巡视及笔录的方式,巡视工作的管理较为困难,设备的巡视质量难以保证,更无法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动态分析。为了实现设备巡检的现代化管理,保证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减轻巡检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巡视人员的监管,巡查与检修工作的衔接力度,使巡检人员的工作方式符合工作规范,迫切需要一套便于人员管理和操作的变电设备巡检系统来改变传统的巡检工作模式,保证人员到位,更有效地了解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信息。结合上述需求,设计开发出了“电网智能变电巡检仪系统”。系统创造性地集成了数字识别系统、掌上电脑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基于“移动信息平台”概念改造传统巡检工作模式,实现变电巡检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最大限度减少漏检、错检,确保电力供应长期高效稳定运行。系统结构产品概述:电网变电智能化巡检系统产品版本::客户端/服务器模式适用范围:系统应用范围为35kV及以上有人值守、无人值守变电站和集控站巡检作业的现场工作系统,同时具备对巡检工作的管理能力。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家电网总[2003]407号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国家电网总[2003]—1997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变电所部分)国家电网生[2003]387号变电站管理规范(试行)GB8567:软件工程国家标准设计原则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架构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体先进性。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和长期稳定性。开放型: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与现有MIS和其他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扩展,不断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学易用。系统工作原理首先在变电站设备巡视线路上设定一系列的“巡视点”,贴上设备“标签”(条码或射频卡),巡视人员巡视到该巡视点时,先用PDA巡检仪读取该标签里的信息,读取成功后,记录下人员的到位信息和时间,同时根据巡检仪的提示,按作业指导书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有隐患和历史缺陷的设备根据提示作进一步的重点检查,并对各种参数和工作状态进行现场采集录入。巡视完成后,巡检仪把数据上传给管理系统,就可以对巡视工作进行记录和考核,同时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收集和数据分析。系统拓扑电网智能变电巡检仪系统由巡检仪(PDA)和后台管理机组成,并能通过本地、远程或无线网络实现数据交换,并能与现有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生产MIS)的网路互联和信息共享。通过USB完成数据上传下载生产系统应用服务器,支持DB2、Oracle、SQLServer2000、Sybase等数据库客户端产生各种报表编制巡视计划每巡视点的巡检过程到位识别未消缺的缺陷复查记录新缺陷和巡视数据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巡检RFID或无线网络上图为基于客户端/服务器网络结构的电网智能变电巡检仪系统拓扑图,巡检仪通过本地USB接口或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进行通讯,客户浏览端通过HTTP协议与Web服务器进行通讯,Web服务器与后台数据库直接交互,最终实现巡检信息的存储和持久化。系统性能系统的负载率指标在任意5分钟内,服务器CPU的平均负荷率≤35%在任意5分钟内,人机工作站CPU的平均负荷率≤40%在任意5分钟内,主站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20%无故障时间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25000小时系统(软件部分)正常寿命为4年。系统在给定的性能指标下运行,连续2000小时内无需人工调整和维护。系统存储指标在设计年限水平,历史数据存储时间≥5年。设计容量除满足是系统设计年限的要求外,还能保留200%的备用容量。系统能提供转储(